12
2025-062025年6月11日,内蒙古大学第三届文化艺术嘉年华活动现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九曲遗韵社”策划的“黄河几字弯非遗海报展”精彩亮相。此次展览作为“黄河记忆・非遗对话——讲好几字弯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项目的落地成果,通过创新设计语言解码非遗文化,将非遗实体展品、动态影像与文创衍生品相结合,构建起“视觉+触觉+听觉”的立体化传播场景,吸引了内蒙古大学玉泉校区内众多师生驻足体验
09
2025-065 月 30 日下午,天空下起了小雨。位于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内的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到访者是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他们一道前来,沉浸式感受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魅力。 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于2024年7月正式成立,是内蒙古首个以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园区总投资约27.6亿元,占地3300亩,规划“四三二一”全产业链布局,涵盖无人机
09
2025-066月3日上午,我院在南校区卓越楼一楼演播大厅举办了题为《如何写好新闻学论文》的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白红义。他结合自身研究与行业实践,围绕新闻学论文的核心要素与写作要点展开深度分享。本次讲座为我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讲座之一。 主讲人白红义教授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新闻社会学、数字新闻学等领域。他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纵向课题多项,已出版三部学术专著
06
2025-062025年5月15日下午三点,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诚挚邀请我院资深前辈、内蒙古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李仁孝教授,于学院G1006B会议室进行题为《执礼明师道,垂范守初心——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专题讲座。 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教授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出席。 讲座以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民族特色与社交常用礼仪为核心,系统阐释了中华礼仪文化的深厚内涵与现实价值。 讲座中,李仁孝教授阐述
04
2025-062025年6月2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举行2025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本次答辩会分设三个答辩组,45名硕士研究生全部通过答辩,获得答辩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 答辩委员会由学界与业界专家共同组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白红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邓秀军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芸教授分别担任3个答辩组主席;邀请内蒙古日报社总编辑刘婧、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山丹
04
2025-06为进一步落实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同时深化院企党建交流,互鉴党建工作经验,2025年5月30日,我院党委副书记康宝军带队赴燕京啤酒(呼和浩特)有限公司走访,与燕京啤酒(呼和浩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田立卓,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胡小伟,燕京西北销售公司呼市大区总监卢凯,党委委员、党群人事部经理王文柱座谈交流。学院教务办主任贾静,教工党支部书记、汉语系副
03
2025-065月28日上午10点,党的十八大代表,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内蒙古广播电视副总编辑山丹走进内蒙古大学“新闻采访与写作课堂”,以“做有温度的新闻,讲有灵魂的故事”为题,为新闻系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动人心弦的精彩讲座。 山丹是内蒙古获得长江韬奋奖的女记者,从业35年,她深耕新闻一线,采制了近三万篇新闻作品,其中,《刺破青天锷未残》《20枚军功章后面的故事》《老
30
2025-055月22日下午17:00,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我们说”汇报演出在卓越楼东一楼新闻演播大厅成功举行。 本次汇报演出分为三个篇章,演出节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多种表现形式。 演出的开篇聚焦于青春记忆与内心表达,多个节目围绕成长初始的情感体验展开。《苏轼传》以醇厚嗓音致敬文人气节,《1978年的早冬》通过深情朗诵追溯时代记忆,《谁杀死了周日》再现当代青年的现实日常,《重生之我
30
2025-05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提升服务质量,5月28日下午,我院在卓越楼0809教室组织“我为同学办实事”学院领导与青年学生恳谈会,面对面了解学生诉求。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主持,领导班子、系主任、各办公室主任以及辅导员出席座谈,各年级学生代表30余人参加座谈。内蒙古大学团委书记周琳娟专程出席参加,现场参与指导并答疑。 座谈会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学生关切热点
30
2025-05"抖音海外版TikTok的文化输出和孔子学院的全球布局,哪个更能有效传播中华文化?"5月25日晚,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班与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班在卓越楼一楼演播大厅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的精彩辩论。本次比赛作为《国际传播与对外报道》课程的实践环节,吸引了两班80余名学生现场观摩。 辩论围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应坚持政府主导还是民间力量为主"展开,正方(新闻班
30
2025-052025年5月19-20日,我院党委副书记康宝军、汉语言文学系主任付建荣、民族民间文学学科带头人冯文开、汉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左少峰一行四人,赴中华书局古联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数字人文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开展数字人文及数字非遗专业建设调研活动。 5月19日上午,调研小组赴中华书局古联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就数字人文专业设置、古籍数字化等问题
28
2025-055月24日,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有声阅读作品展演活动圆满落幕,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李孟儒、王聿超同学凭借广播剧《天下普康》成功闯入全国总决赛并荣获全国三等奖。这是我院首次有代表队在该项赛事中跻身全国总决赛并获奖,同时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赵竞学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本届活动以“聆听科学之声,感悟院士风采”为主题,要求参赛者围绕《之江院士成长之路》一书,通过
27
2025-055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筹)、内蒙古大学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文学遗产》经典与前沿:唐宋文学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宾悦大酒店隆重开幕。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苏州大学、浙江大学、陕西
26
2025-05为深化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探索唐宋古文革新精神,5月23日下午,我院于卓越楼301教室举办“韩愈古文的创新之道”前沿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宁教授主讲,我院2023级和2024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刘宁教授以“文起八代之衰”开篇,系统阐释了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核心思想与历史贡献。她指出,韩愈倡导“文以明道”,强调文学创作需与儒家精神修养深度融合。通过
20
2025-05为深化部校共建协同育人机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要求,5月15日下午,我院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新开展《新闻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期中考核。本次考核通过出镜新闻播报形式,将部校共建单位的优质新闻资源引入教学实践,实现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的双向衔接。 在部校共建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本次考核特别选用共建单位近期播发的真实新闻稿件作为考核素材。从“神州二十
共有 2,94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97 页 当前第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