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上午10点,日本关西大学奥村佳代子教授应邀于我院会议室进行题为《江户时代的汉语学习和日本人的汉语观》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米彦青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积极参与。
奥村佳代子教授介绍了18世纪日本对汉语的学习的三方面社会需求:即学术的语言、文艺的语言和职业的语言,指出长崎“唐通事”在江户时代学习和接受汉语的重要性,并探讨“唐通事”如何将这种汉语学习方法传播到了东京、大阪和京都。奥村教授认为“唐通事”学习汉语的独特方法在于从词组到短句、短句到长句的进阶式学习。她通过对关西大学综合图书馆长泽文库所藏文献《三字话》的研究,发现该书具有实用性强、口语性强的特点。


同时,奥村教授还通过对比《译家必备》和《唐话便用》两部著作,指出江户时代的汉语学习和接受不仅是从唐通事开始的,而且这种设定用汉语说话场面的学习方法扩展到唐通事以外更广泛的人群。奥村教授还通过列举《日本忠臣库》《海外奇谈》等文献,指出当时出现了假托中国人把日本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的现象,这种汉语表现方法是日本相关资料的特殊性所在。

在问答环节中我院教师踊跃交流。老师们分别就南京官话相关资料及其范围界定、如何使用日本相关文库资料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并得到解答。米彦青教授也介绍了中国在域外汉语资料研究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奥村佳代子教授的讲座别开生面,在一手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独特视角的研究。双方希望今后深化科研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