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邓小燕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研班授课

作者:图文:康馨 审核:鄢冬发布时间:2025-07-04浏览次数:

2025年7月1日和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邓小燕应邀来内蒙古大学为自治区第十二期文研班授课。

7月1日,邓老师以《乡土中国的自然面向》为题,讨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现状。他以清代《笑林广记》中的一则城乡故事开篇,揭示了乡村在社会历史语境中或“俗气愚昧”或“狡黠无拘”的刻板形象,以此为切入点,邓老师提出了本场讲座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化浪潮中,乡村的自然面向如何被忽视?讲座指出,乡村在现代历史进程中承载着多重身份,既是阶级斗争的场所,也是经济衰落的象征,还是现代化的资源提取地,并且是现代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这种复杂性源于城乡二元对立的深层文化结构,但乡村的自然属性——如土地、草木、生灵与人的共生关系——却被长期边缘化。邓老师援引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三位学者的观点,结合韩少功、刘亮程、李娟等作家的创作,以跨学科视角剖析中国当代文化潮流,呼吁创作者关注乡土中国的“自然面向”,重拾人与自然的对话关系。

7月2日,邓老师以《乡土自然书写与田野研究方法》为题,从田野调查与创作之关系的角度继续讨论乡土文学与自然书写的话题。讲座以鲁迅《故乡》中“两个闰土”的对比开篇——少年闰土眼中充满自然野趣,而中年闰土则麻木沉默,邓老师指出,传统文学研究多聚焦于文本细读与理论阐发,忽视了乡土书写的实证根基,那么文学研究能否与田野结合?如何通过实证方法捕捉乡土的自然肌理与生活真相?他提出了文学在文本内与文本外的诸多可实证领域,结合沈从文的与西南集镇书写、梁鸿对“梁庄”的返乡书写、乔叶《宝水》的乡村建构策略,指出了文学叙事与社会科学的紧密关系,以及跨界阅读对作家拓展视野的重要性。

两场讲座围绕“乡土文学”与“自然书写”展开,强调实证思维与社会科学视野,呼吁作家从文本重返土地,挖掘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性,透过文学话语看到故事背后的社会结构与叙事策略,呈现更多生动的情感与真实的人。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蒙ICP16002391号-1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