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  战“疫”时刻书写责任担当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2022-11-15    文:马骐 图:文新院

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人是局外人。

9月28日呼和浩特市首例阳性病例确诊,内蒙古大学启动应急预案,学校开始实施封闭管理,喧嚣热闹的校园瞬间安静,抗疫工作由此正式开启。

自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和头等大事,切实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学校各项要求,全院教职工立足抗疫开展大量细致工作,为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文新力量。这其中驻校教师们第一时间“冲上去,挡在前”守护学生,与学子共进退,与学校共风雨,彰显了坚挺有力、温暖有爱的文新气质与师者担当。


一、党建引领 模范带头 书写责任担当


学院领导班子从上级各项决策传达贯彻、学院抗疫措施研究部署到物资搬运、学生转运、沟通协调等各项工作,坚持亲力亲为,用务实的态度、耐心的工作做出表率;学院全体党员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在疫情防控一线亮身份、作贡献,组建疫情防控一线临时党支部,并充实在各项抗疫工作的最前沿;全体教职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战斗作风,以强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投入抗疫各项工作。

学校进入抗疫以来的50天时间,每天的工作如同此起役伏不断打响的一场场战役:

9月28日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院长米彦青进驻学院,按照学校要求进行疫情防控管理和校内站岗巡逻;10月10日根据学校要求,第二批驻校教师开始进驻学校,先后有14名教师分5批次进驻学校开展一线防控工作;11日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领导,驻校教师共同组成的文新院驻校教师疫情防控现场工作组第一时间成立,学院党政领导、本科和研究生辅导员、宿舍驻楼教师三级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第一时间建立,学院疫情期学生应急管理方案第一时间启动,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第一时间同步开通, 形成“班主任、导师包联制”“学生健康监测打卡制”等整体联动、运行高效的工作格局,全院校内外教师分工协作、责任明确,为各项抗疫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组织保障。

10月12日,从学校到学院,疫情管控应对措施逐步细化强化,学院给全院每位在校学生发放N95口罩、酒精等防护物资;10月13日,学院校友、教工为学院筹措捐赠的防护服、酒精、消毒凝胶、方便面等的爱心物资纷至沓来;10月16日,为了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稳定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学院组织了一系列解压疏导活动,各项防疫工作持续有序开展;10月27日,密接同学隔离转运工作开始,学院老师带领转运队伍前往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隔离;10月29日起,收集、摸排、核对学生返乡信息,学生返乡转运工作全面开展,24小时不间断进行;11月2日凌晨3点40分开始,学院首批巴盟、包头、鄂尔多斯籍203名学生陆续登车返乡,全院1037名学生返乡转运工作正式开启,当日下午2点,学院区内车程最长、最大规模的区内学生返乡展开,11月5日首批区外河北14名学生踏上返乡专列,6日4名安徽籍学生成为首批乘坐包机返乡的区外学生,至11月15日返乡工作启动半个月,学院暂未返乡学生仅有32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地开展,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11月2日凌晨2点,书记和院长还在学院疫情工作群里发布学校指挥部刚刚下发的工作要求和学生转运消息,布置具体转运工作安排,早上4点,书记、院长和驻校教师们的身影就又出现在了学生返乡大巴旁边。

下午2点,书记张丽萍作为学生返乡专列带队教师组长,亲自带队踏上了护送包头学生的庇护之旅。临上车前张丽萍老师电话不断,跟同列同组其他高校老师确认着学生信息,核对着内大学生人数和家庭信息,还不忘把学校发的返乡简餐递到返乡孩子手里。而第一趟护送专列完成返回学院静默三天后,张丽萍老师再次带领驻校教师踏上了第二趟护送学生返乡专列的旅程……




与此同时,院长米彦青正带领驻校教师组织学院最大规模的赤峰、通辽、锡林郭勒盟籍共166名学生按批次上车。米彦青老师站在广场上大声给学生点到,生怕1名孩子落下,反复叮嘱孩子们戴好口罩,做好防护,看管好行李。而驻校老师们争先恐后抢着每天凌晨送学生登车返乡,觉得自己多做一点,团队伙伴就能稍微歇歇喘口气。




副院长刘志中,第一个入驻阳性病例高发的五号学生公寓楼,又作为首批带队教师冲到前面,带领转运学生连夜乘坐专列抵达巴盟隔离点。“无论是入驻五号楼,还是去巴彦淖尔转运学生,危急时刻学生有困难,我帮助他们义不容辞。关键时刻,就得往上冲。我虽然不年轻了,但是这些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应急策略,遇事确实能派上用场”。刘志中老师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老党员的风采。“不冲,何以对得起良心,不冲,何以为师?”电话另一端,正在巴盟隔离点带队的刘志中,句句铿锵。



驻校教师博德玛于10月28日晚在搬运了一整天的消杀物资后,郑重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她在入党申请中动情地写道:“这些日子,看着学院领导、老师们冲在一线,党组织在抗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心里深受感动,所以主动请缨加入学院抗疫战斗,想着进来学校后可以更好地组织物资运送,为驻校教师们助力,驻校后我承担了做核酸等更多更艰巨的任务,这种和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使命感,让我更期待自己能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博德玛老师的孩子还小,一个多月不见面,让她几次在跟女儿视频之后红了眼睛。转眼投入工作,她又有说有笑,搬运物资、清点配送、核酸检测、接送学生,博德玛样样做在前面。



辅导员冯坤作为最早一批驻校的老师,见证了学院师生校友们共同攻坚克难抗疫的全过程,“越来越多的党员、教师加入驻校队伍,我特别受感动。人多力量大,有一些以前没法做的想法也都可以把它一件件的都落地了,心里非常自豪。”他觉得团结的力量让他常常感动不已,心里也因此更有力量。入驻五号公寓楼的时候,他说他不怕也不担心,跟送他驻楼的队友同事摆摆手说,“一起加油,解封见!”

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白存良承担了核酸检测、物资搬运等大量工作,这样一干就是将近40天。“进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干活,后来就对核酸检测的流程和细节越来越熟练”,在她看来,经历了抗疫前线的洗礼,自己正从刚入职的教学小白向抗疫先头兵,向合格的大学教师蜕变着。



二、师者仁心 细心守护 践行学生至上


抗疫工作中,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学校、学院最为关心关切,始终不松懈的头等大事。40多个日日夜夜,驻校教师24小时在线坚守、连续奋战在学院抗疫第一线,他们任劳任怨克服疲劳、不舍昼夜,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全力以赴做好学生防疫和生活保障各项工作,只为守护好学生的平安。

为了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在封闭管理期间生活、学习上面临的各类问题,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学院开通了24小时疫情期间接诉即办学生专线,老师们也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并及时向有需要的学生送去必要的药品。10月13日凌晨1点,驻校教师们刚刚忙碌完一天的抗疫工作准备休息,学院接诉即办热线负责老师突然接到一名学生感到心脏不适的报告,情况紧急,张丽萍书记和驻校教师、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到学生宿舍楼下,为学生送去应急药物,并联系120急救中心接应,由专业医生为学生进入宿舍诊断救治处理,到凌晨3点半,学生状态基本平稳,老师们这才放心的返回学院,稍作修整后,他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疫情期间,这样的事例在学院里不胜枚举。

为了加强解决学生困难的针对性和有效率,学院建立师生包联机制,全院教师包联省外后续返乡学生、因考研考公不返乡的省外学生,加强学生关心关爱。有学生出现情绪焦虑的情况,驻校教师、班主任、校外专业教师与家长,通过不断对心理状态异常的学生进行温暖的关爱和心理疏导,通过“专业辅导+心理建设”的药方,及时有效化解了学生的心理危机,学生逐渐情绪平稳,直至摆脱了危机。

为了让学院学生第一时间能够拿到防护用品,书记、院长、驻校教师齐上阵,连夜包好了262个宿舍的酒精、消毒凝胶、N95口罩组成的防疫大礼包。给宿舍楼运送分发防疫物资的人手不够,马骐老师直接脚蹬人力三轮车“疾驰”向校园深处的学生公寓楼赶去,她对内大有深深的情怀,她说“我是内大汉语系毕业的,在我心里内大就是家,只要内大有需要,我随时回应召唤冲上来,更何况我是一名老党员。蹬三轮车送防疫物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我的家生病了,消杀物资必须尽快送给家里的孩子们,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为了能把热乎的饭菜用最快的速度发放到同学们的手中,驻楼教师张博图、海日、李想每天组织志愿者们,拎着三十盒一袋的饭菜,一天两次送到每一个宿舍门口。




刚下了核酸夜班的鄢冬老师,换下防护服套装做过消杀清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这寒冷的初冬回到房间喝上一口热水。连续一个月的凌晨核酸工作,他笑谈倒过“时差”已经形成了新的“校园生物钟”。他感觉从校内巡逻到全校静默,从学生热线到接诉即办,再到投入一线做核酸,疫情防控一线的经历让自己获得了真正的成长,他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而“师者的责任”一直在支撑他在面对风浪的时候不害怕,不退缩,必须往前冲。



下午四点半,付建荣老师送完学生乘机返乡回到学院,一边加热早已凉透的午餐,一边盯着手机里机场返乡信息群的动静,生怕错过重要的内容,在付建荣看来,自己“进校这些日子,与学校防疫工作越来越紧的节奏相一致,感受到自己浑身都是责任,已经真正融入到学院抗疫工作的整体。今天送了十多个航班,在机场可能面对各种突发状况,都需要第一时间把学生信息弄清楚,那时候就真的顾不上肾结石疼不疼了,就想着怎样才能快速组织学生顺利登机,同学们能早点儿到家。”



驻校教师韩琛先是在学校指挥部消杀组帮忙,后又在护送返乡组带队送赤峰学生返乡。他踏实细致的工作备受指挥部的好评,多次被抢着“召回”帮助承担更多工作。“知行合一是我的人生信条。在关键的时刻为学生做点儿事情的愿望特别强烈,是非进校不可的状态。如果我不能进校参加抗疫工作的话,将来我的心里一直会有巨大的遗憾。”这个身材高大,耿直憨厚的西北汉子每天从包头机场返回学院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做好消杀后轻手轻脚回到自己的房间,生怕自己的错峰回来,打扰了其他正在上网课的同事们。韩琛的妻子怀孕5个多月,本是需要照顾和陪伴的时候,但是夫妻两人商量之后,妻子支持他第一时间来学校参加抗疫。

当学校需要教师护送学生返乡的时候,左少峰老师乘坐专列,往返5000公里,历时近70小时,将满洲里学生安全护送回家。鄢冬老师护送学生到临河,韩琛老师护送学生到赤峰,白玉霞老师护送学生到通辽,张博图、海日、李想等助管老师护送学生到乌兰察布、乌兰浩特、焦作……



接学生,拉行李,搬物资,送药品……驻校教师集体开着车跑前跑后,文新院车队组成一道彩色的流线蜿蜒在校园里的各条通道上,他们脸上的汗珠顺着鼻子滴在地上,随着日落后的第一阵风蒸发,没有留下痕迹,松柏还是那株株柏松,教学楼还是那栋栋教学楼。


三、凝心聚力 统筹兼顾 静待春暖花开


在做好抗疫工作的同时,学院认真做好日常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工作;深入开展二十大报告学习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活动,鼓励教师将疫情防控嵌入教学,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积极调动各类资源,组织开展了公考等就业备考专题讲座以及“倾诉烦恼,共同抗疫”线上座谈会,邀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驻校工作的日子里,院长米彦青和书记张丽萍常在晚上11点开完学校疫情工作会后,继续碰头商议学院教学科研和招生工作的大事情,常常忙到凌晨1点多才休息。米彦青老师趁着每天抗疫工作的间歇时间,帮助驻校教师规划科研方向和成长空间,她约谈每一位老师的时候都很耐心地说,“根据你的专业所学、研究特长和前期积累,我昨天想了一晚上,终于想明白你这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计……”

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学院书记张丽萍在抗疫工作同时,三次带领全院党员教师和驻校教师认真开展二十大报告线上学习研讨,鼓励老师们将专业知识与抗疫精神结合,将思政引领的现场实践结合进专业教书育人过程当中。

驻校教师左少峰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积极为教工支部组织二十大报告学习短视频竞赛活动,这位话少但极有担当的教工支部书记,在抗疫中肯下力气,肯花功夫,肯动脑筋,努力实现“抗疫”“党建”两不误。“我在内大读书,学院培养了我,学校有任务,相当于自己家有事情的时候,我必须冲在一线,没有什么顾虑。看见我的老师张书记、米院长也冲在前线,我备受鼓舞”,左少峰老师也曾就读于内大,“没有什么顾虑”或许就是他对母校最深的情怀。



本科生、研究生两位专职辅导员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想点子,只为能让在宿舍里封闭的孩子能有点有趣正能量的事情可做。他们策划了研究生帮助本科生考研“一带一录”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了“学习二十大,跃动在内大——青春文新喊你‘云养生’系列活动”、“一见钟寝”宿舍大片挑战赛以及厨艺大赛、歌咏比赛、诗歌比赛等各类活动,为参赛选手准备了自热锅、干脆面、水果、棒棒糖等丰富的奖品。有趣、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引来学生们的踊跃参加,丰富了封闭期间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更在这段特殊的在校时间里,有效缓解了同学们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同学们可以随时打电话联系我,查收和下发通知,统计方方面面的表格,餐食的统计数据汇总等,就想着尽力照顾到同学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任文秀说。




最后一批入校的黄肖嘉老师,孩子很小还不满两周,但是她仍然多次请缨进驻,在短短一周的驻校抗疫时间里,以极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历经了送学生返乡登车、核酸检测、接送隔离学生、搬运物资各个工作内容。她说自己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心声,是因为她觉得如果不在这个时候为学生做点事情,今后自己一定会遗憾。

其实,为“大家”奋战的背后,每位一线老师也都有自己割舍不下的“小家”:有的老师夫妻都奋战在抗疫一线,50天来女儿独自在家生活,两顿饭常常靠邻居接应;有的老师父亲年迈,每天都给老人打电话报平安“爸你放心,我们好着呢”;有的老师儿子脚踝骨折,进驻学校前临出家门的时候儿子坐在轮椅上问,“妈,你啥时候才能回来”……

防控一线践初心,战“疫”关头显本色。疫情防控期间感人的故事无须一一列举,在复杂严峻的疫情面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大教职工担当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学生、对家长的承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初心,他们也必将用实际行动继续践行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彰显师者本色。



“只要带领大家做保护学生、守护校园的事,老师们自然会跟着一起用心用力”,站在北疆初冬凌晨四点的寒风里,正指挥返乡学生有序登车的党委书记张丽萍信心满满,看到上车后的学生在大巴车窗上画下的比心图案,欣慰地笑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