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从口头诗学到全观诗学——第四届口头传统研究青年学者研修班顺利召开2022-12-02    文:白存良 尹思琪 图:张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内蒙古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2022年11月26—27日,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口头传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四届口头传统研究青年学者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正式开班。本次研修班以线上形式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研修班。本次研修班分为主题论坛、自由论坛和硕博论坛三部分,与会学者围绕“从口头诗学到全观诗学”的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活动。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朝戈金在致辞中强调我们要科学规划学科建设道路,整合学术力量,推动口头传统研究理论的体系化建设,加快口头诗学向全观诗学的理论路径迈进,深入推进中国口头诗学与整个文学领域之间的进一步对话,从而在人文学术的体系化的知识生产以及社会思想的进步和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4A8C5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研究员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米彦青教授宣布第四届口头传统研究青年学者研修班开幕并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期望本次研修班能够为中国口头传统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米彦青教授

主题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巴莫曲布嫫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研究员分享了提出“全观诗学”阐释性框架的思考过程,并在阐述口头传统作为人类表达文化之根的基础上,认为只有立足口头传统,回到口头文学的早期阶段解答事物之间相对简单的关系,才能把握目前繁复的文学创作现象的内部法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研究员在对故事学和口头诗学进行对话的基础上,指出全观诗学的提出有利于口头文学的理论与方法在通俗文学、作家文学以及电影等更广阔的人文学界的应用和推广。北京大学陈泳超教授指出不同学科的学者所关注的文学现象具有根基性,并认为全观诗学的眼光有助于推动各种文学现象之间的平等对话,进而呈现人类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内在一致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研究员

北京大学陈泳超教授

大连民族大学李晓峰教授通过回顾中国史诗学和口头传统研究的相关学术实践,勾勒了中国史诗学和口头传统研究从口头诗学向全观诗学的发展进程,并在世界史诗学和口头传统研究的学术史和中国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对全观诗学做了综合考察,认为朝戈金研究员的《“全观诗学”论纲》的发表是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诗学研究、史诗学和口头传统研究领域的标志性的学术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纳钦研究员从“四个需要”“三个共鸣”“两个案例”和“一个建议”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出全观诗学的必要性,阐发了全观诗学与文化哲学、文学理论和弗莱的原型批评研究之间的对话关系,并对全观诗学的概念工具和理论命题的进一步工具化和经典化提出了建议。


大连民族大学李晓峰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纳钦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毛巧晖研究员认为朝戈金研究员的《“全观诗学”论纲》是对民间文学学术史的一个时段的总体的理论性的总结,也是对民间文学的文学性的全面的检视、总结、反思和讨论,并强调应将全观诗学的概念术语推广到更多的人文学术领域。华中师范大学孙正国教授认为,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历程中,全观诗学以全新的视角在全形态口头文学、全艺术口头传统、全技术口头媒介、全学术口头理论——“四全”的领域中,以诗学视角一以贯之,完成了在日常经验的口头生活与艺术实践的口头传统之间的诗性回归。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毛巧晖研究员

华中师范大学孙正国教授

自由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高荷红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吴刚副研究员、王尧副研究员、朱刚副研究员,以及内蒙古民族大学秋喜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包海青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王艳副教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王威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刘艳超和张英等学者对全观诗学展开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多方面的讨论。讨论话题主要包括全观诗学在新媒体下的口头传统研究、叙事民歌研究以及《格斯尔》文本译介研究中的应用,全观诗学的深入阐释和推广,以及全观诗学作为概念工具的应用等。

硕博论坛分为上午、下午两场、四个阶段进行,分别由我校社科处副处长崔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高荷红研究员、我校左少峰老师和冯文开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和内蒙古大学这五所高校的十四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围绕“新媒体时代的口头文学实践”“网络民间叙事”“口头文学的接受”“口头文学的结构形态分析”和“书面文学的口头性”等话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朱刚、黄肖嘉、金荣、秋喜、鸿格尔珠拉、央吉卓玛、王威、惠嘉、杨艳如、刘彩月、宋贞子、云韬、白存良、高荷红、左少峰、冯王玺等老师和博士生作为与谈人,对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同时,本次研修班设置评奖环节,鼓励、支持和培养有志于口头传统研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张璐、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杨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王心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孟琳峰在本次研修班上获得优秀论文奖。


会议合影

会议最后,朝戈金研究员、高荷红研究员和冯文开教授分别做了闭幕致辞,再次对参加本次研修班的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对本次研修班进行了总结,并对研修班的未来作出了展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