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1-112021年11月4日下午3点,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邀请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瑞洁举办题为《守正创新——新闻传播“课程思政”刍议》讲座。由于疫情防控,讲座采用线上腾讯会议方式进行,由学院副院长张丽萍教授主持,新闻系系主任刘寒娥教授及多位老师前往会议室参加讲座与交流。 马瑞洁老师从“守正”和“创新”两方面对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思路与方式进行阐述。“守正”要从目标到
02
2021-11为更好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就业政策,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0月15日上午10:30,我院在艺术楼G1006B召开本科生及研究生就业工作推进会议。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乔旺主持,院长魏永贵、副院长米彦青、辅导员任文秀、冯坤及毕业年级各班班主任参加本次会议。 首先,魏永贵院长就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做出相应指导。 随后,任文秀老师和冯坤
01
2021-11摘 要:语义杂糅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重要表意方式之一,主要表现为异义杂糅、异质杂糅和异声杂糅 。因表达方式形成的异义杂糅,与同一语式和相反语式虚词的大量使用有关;异质杂糅通过“相异 ”与“互破 ”两种方式,把语义无关、不相容甚至互斥的词语组接,表达复杂的意义;异声杂糅则通过“ 多 声部独唱 ”与“ 多声部合唱 ”两种发声方式,打破自吟的封闭言说模式,呈现出内爆与敞开双重趋向 。语义杂糅搅乱
29
2021-10内容提要 :贺予飞的诗视野宽阔、题材广泛、主题多样、情感真挚、运思明快。在她的诗中,没有人们常见的那种矫揉造作和生硬空洞的诗情,也没有故作惊人状、深刻状的修辞,体现出很多同龄诗人作家所不太看重的人间感和时代感,以及对生活世界各种疑难、为难和危难的敏锐感受力,对存在困境、自我心灵和自身问题的真诚叩问。在诗歌写作逐渐个人化、小众化的今天,无论是从诗歌艺术还是从写作伦理来说,这些都是特别稀缺而珍贵
28
2021-1010月27日中午13:00,我院本科生党支部召开预备党员转正大会。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大会于腾讯会议平台召开。我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任文秀老师、教工支部党员邢佳玥老师和赵竞学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任文秀老师主持。 本次大会以讨论接收赵健等17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为主要议题。会议首先清点了到会人数。会议第一项,赵健等17名同志宣读了转正申请书,汇报了预备期一年来的个人情况。支部书记任文秀老师
27
2021-1010月26日下午3时,南开大学文学院刘俐俐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设教之期即其进学之期”——以本科“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课程为中心的思考》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我院冯文开教授主持,我院刘志中副院长、云韬老师、白文硕老师等参加了讲座。 刘俐俐教授以钱穆所说“设教之期即其进学之期”为切入点,从“教学启动学术研究并始终伴随的机制”、“分析目的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分析对象
26
2021-1010月26日下午3时,南开大学文学院刘俐俐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设教之期即其进学之期”——以本科“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课程为中心的思考》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我院冯文开教授主持,我院刘志中副院长、云韬老师、白文硕老师等参加了讲座。 刘俐俐教授以钱穆所说“设教之期即其进学之期”为切入点,从“教学启动学术研究并始终伴随的机制”、“分析目的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分析对象
26
2021-10我们回忆,回忆春风,春风吹开了北方的动土;我们铭记,铭记三八线,铭记长津湖,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寒山凝碧,云海苍茫,在北纬四十度附近的中朝边界,奔涌了数月的鸭绿江即将进入封冻期。江水两岸,淳朴的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在这里世代居住。 今天的江水平静如斯,血泪与牺牲、侵略与反抗、中朝两国军民之间流淌的厚义与深情,都已经被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之上。 七十一年前的今天
23
2021-10内容摘要:语义无效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表意方式之一。基于对语言更为本质化的认知,诗人们热衷于成诗过程的呈示,强调思维与诗意的“生成性”,这样做的结果是“词”与“物”的意义容积不对等,语义无法涵括事物,词语阐释效力减弱,原有的确定性亦随之消失。这使得词语的活力与自述能力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意义走向变得繁复多元,同时亦势必加大写作的难度,造成了理解的难题。 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诗歌;表意
23
2021-10摘 要: 席慕蓉近几年创作的长诗《英雄组曲》系列,是其“ 乡愁”纵深化的表征,更是突破自我的全新尝试。借助“去抒情性”和“去意象化”,消解了现代诗应有的深度,以最原初的方式进入了民族历史;其他文体叙事技巧的创造性运用,实现了用跨文体书写方式重述民族历史;以现代个体主动介入的姿态,重新认识了自我,亦反思了民族历史。凭借《英雄组曲》,席慕蓉完成了个人对民族历史的重写,也为其他作家以何种方式书写
20
2021-10近几年,我时常从学院党委、学工系统收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学习材料,研究生导师马强老师也希望我们关注社会现实,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地方发展、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族牧民城市化中的文化融合与传媒引导”的研究工作。今年9月,学院党委希望师生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的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
20
2021-1010月15日下午4:40,我院在南校区卓越楼XF0402举行“规划职业人生,成就青春梦想”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院决赛。 内蒙古大学学生就业处就业创业指导课教研室主任、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师高虹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冯坤老师、邢佳玥老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组织主席团成员樊文卓、张馨月出席本次大赛并担任评委。2020级和2021级部分同学到场观看比赛。 比赛分为自我介绍、职业角色情景模拟
20
2021-10十月塞北,秋意正浓。位于武川县境内的大青山乡已是秋风萧瑟,落叶憭栗。10月16日,内蒙古大学新闻学系师生迎着朝阳,走进大青山革命老区,重温烽火岁月的红色故事,传承抗战英烈的红色精神。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力量,在这里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周围峰峦起伏,最高山峰海拔2255米,平均海拔1700米。记者看到,这里山脉连绵不断,沟壑纵横,林木繁茂
20
2021-10一张张黑白照片,一间间窑洞旧址,一段段红色故事,印记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红色历程。10月8日至11日,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师生奔赴延安学习考察,走进红色新闻现场,追寻红色历史,开展红色新闻实践,感悟新闻人的使命和初心。 延安新闻纪念馆坐落在清凉山南麓,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1937年党中央到达延安后,清凉山便成了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当年,清凉山的广大
18
2021-10“立足基本,全心实干”,为秉承“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坚持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我院学生组织积极持续开展“我为同学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聆听同学所想,服务同学所需,将“为同学做件事”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热心帮助,温暖相迎,开启崭新学期 9月1日—9月2日,我院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之际开展迎新工作。我院学生组织同学们全体参与,组织各班志愿者进行迎新活动。开学之日,志愿者们乘坐校车
共有 2,95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97 页 当前第 6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