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5-077月5日,“陆宗达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传统语言学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文学院古汉语研究所主办,汇聚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出版单位的近两百位专家学者。我院吴昊亨老师参加会议并宣读论文。 在7月6日上午分会场的讨论环节,吴昊亨老师宣读题为《据战国竹简释读<论语·宪
15
2025-072025年7月9日至10日,上海大学副教授谢尚发应邀来内蒙古大学,为自治区第十二期文研班授课。谢老师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副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研究培训基地副主任,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当代文学批评与创意写作方面都有很深造诣。 7月9日,谢老师以《人工智能、后人类时代与文学的历史分期》为题,探讨了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当代挑战。讲座从二十世纪五十
10
2025-07当地时间2025年7月2日上午9点,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第31届年会(IACL-31)在意大利威尼斯大学San Giobbe Campus校区召开。本届年会由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威尼斯大学承办。会议为期三天(7月2日—7月4日)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学者参会。我院教师忻丽丽受邀参加此次年会,并作学术报告《道经自创字研究刍议》。此外,应会议安排,忻丽丽老师还主持一场
07
2025-077 月 2 日,我院新闻系师生走进内蒙古交通集团乌兰察布分公司,以 “政产学研融合 + 生态实践 + 沉浸式调研”三位一体的模式,开启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社会温度的实践教学之旅。 校企签约筑平台:双向赋能构建人才培育新生态 上午 9 时许,师生团队首先抵达乌兰察布路网监测中心。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直观了解乌兰察布 “六横六纵” 路网格局及连接京津冀、辐射蒙俄的区位优势。随后
06
2025-072025年7月5日,第十二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与内蒙古大学联合主办,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以“中国新闻传播史论研究的全球视野与本土意识”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新闻传播领域专家学者,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代表参加,共同探讨新闻史
06
2025-072025年7月3日,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赵海忠应邀来内蒙古大学为自治区第十二期文研班授课。他以近作长篇小说《匠者》为例,从作品缘起谈到创作观念,从艺术手法谈到出版经验,与文研班学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交流。 《匠者》是一部书写内蒙古乌兰察布几十年沧桑巨变的乡土史诗,以“杏村”这个小村庄为中心,以20余位手艺人的命运为主线,塑造了150多个鲜活人物,描绘了内蒙古农村自20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05
2025-072025年7月2日上午10点,日本关西大学奥村佳代子教授应邀于我院会议室进行题为《江户时代的汉语学习和日本人的汉语观》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米彦青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积极参与。 奥村佳代子教授介绍了18世纪日本对汉语的学习的三方面社会需求:即学术的语言、文艺的语言和职业的语言,指出长崎“唐通事”在江户时代学习和接受汉语的重要性,并探讨“唐通事”如何将这种汉语
04
2025-072025年7月1日和2日,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邓小燕应邀来内蒙古大学为自治区第十二期文研班授课。 7月1日,邓老师以《乡土中国的自然面向》为题,讨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现状。他以清代《笑林广记》中的一则城乡故事开篇,揭示了乡村在社会历史语境中或“俗气愚昧”或“狡黠无拘”的刻板形象,以此为切入点,邓老师提出了本场讲座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化浪潮中,乡村的自然面向如何被忽视
02
2025-072025年6月30日,著名作家、影视编剧路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期文研班带来了一场题为《从文字到影像:小说创作与影视剧本的异同探究》的专题讲座。路远老师从语言、选材、结构、对话与独白、人物塑造、节奏、细节、画面、主题九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小说创作与影视剧本创作这两种艺术题材的异同与内在关联。 讲座中,路远老师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以及内蒙古本土作家的创作案例,生动阐释了如何理解小说与影视剧本的文体
29
2025-066月26日下午,我院特邀原内蒙古日报社媒体融合部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郝斌,为新闻系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新闻专业社会实践:目的与行动指南”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新闻专业社会实践的意义与方法展开,为即将参与实践周活动的2023级本科生提供专业指导。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教授主持。 郝斌结合自身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深入阐述了社会实践对新闻学子的重要性。他指出,社会实践不仅能帮助同学们
28
2025-062025年6月26日,作家、《北京文学》编辑侯磊应邀来内蒙古大学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期文研班授课。 上午,他以《散文的突围》为题,引用肖云儒先生的“形散而神不散”理论作为理解散文特质的切入点,对散文类型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如传统的历史文化散文、人物情感散文、自然生态散文,以及杂文、游记、信札、笔记掌故、小品文、文史随笔、非虚构写作乃至当代的公号文等。侯老师特别介绍了一些中国百年白话散文值得关注
28
2025-062025年6月27日上午9:00,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期、第十二期文研班学员座谈会在内蒙古大学南校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艺术楼G1006B会议室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武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干部那钦,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海山,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丛龙瑞,内蒙古作家协会干部奎宇轩,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杜晓东,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
26
2025-06由中国辽金文学学会主办,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辽金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北方民族大学召开。我院博士研究生王嘉宸同学应邀参加本次年会,并在年会上宣读论文《元明蒙古族文人别集序跋中诗学性情论的书写》。王嘉宸归纳整理元明蒙古族文人诗学性情论的三大面向,分别为“反宋归唐”的复古倾向、张扬个性的诗学实践、社会情志的伦理表达。本文将元明蒙古族文人作为整体展开研究
26
2025-066月16日上午9:00,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召开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十五五规划研讨会和微专业研讨会,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展开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朝戈金受邀出席会议。会议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鄢冬主持。 会上,各教研室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维度展开交流。各教研室负责人梳理了所在二级学科的发展过程以及学术传统,结合学界前沿动态,对教育教学
26
2025-066月16日上午9:00,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召开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十五五规划研讨会和微专业研讨会,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展开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朝戈金受邀出席会议。会议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鄢冬主持。 会上,各教研室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维度展开交流。各教研室负责人梳理了所在二级学科的发展过程以及学术传统,结合学界前沿动态,对教育教学
共有 2,95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97 页 当前第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