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呼和浩特市委网信办、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蒙古新媒体协会、呼和浩特市自媒体协会共同协办的呼和浩特市2025年网络文化节主体活动 “青春遇见青城——你好!‘新’上人 ‘友’你更精彩” 青年友好城市网络系列活动在我院演播大厅活力启航。

本次活动以“青春遇见青城”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有机融合政策宣讲、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与城市漫游等环节。活动旨在以青春视角解读青城魅力,展现城市活力,深化网信部门与高校的战略合作。


青春视角+城市叙事:从“听青城”到“懂青城”
活动中呼和浩特市委网信办与我院共同签署《网络传播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秉持"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社会"原则,围绕网络传播、内容创作与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达成合作。

活动设计“达人开讲”“政策解读”“青春故事”等多个模块,让青年多维度、沉浸式“解码”青城,在思想碰撞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与脉动。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雷蒙作为留呼三十年的“老媒体人”,倾情分享呼和浩特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潜力;历史达人张景植以多年研究青城的心血之作《印象青城》为引,通过生动鲜活的历史叙事展现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美食博主“爱吃面的老刘”则讲述自己“因军旅情缘扎根,被青城美食留住”的温暖故事,展现个人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从就业见习计划、中小企业人才储备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高校毕业生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计划、一次性求职补贴、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租购房补贴、青年驿站项目、关于应届生高校毕业生的最新解释等十一个维度全面解析相关政策,以干货满满的“政策工具箱”为青年扎根青城提供清晰指引。

自媒体创作者“小花一米五”主理人支晓峰感慨“呼和浩特是一座听劝且圈粉的城市”,从而选择扎根青城,深耕自媒体行业;本地达人“桃桃去旅行”以家乡人的热忱,表达对“青春遇见青城”的美好期待;我院新生丁雨涵则分享了初遇青城的惊喜与感动,展现了“这里有你更精彩”的青春力量。不同视角的故事交织,勾勒出青年与青城共同成长的生动图景。



从校园到街巷:在漫游中构建“青春认同”
作为活动亮点,下午的“青春遇见青城·漫游行”由三位本土达人带队,组织三支“采风学子团”沿三条主题线路开展沉浸式城市探索:
文化线「时光打卡」 走进呼和浩特博物馆,通过“文物寻宝”互动,从一件文物窥见城市千年脉络;
美食线「味觉寻真」 深入宽巷子,聆听“青城美食创业故事”,从一味小吃品味城市的奋斗温度;
摄影线「空间对话」 探访西乌素图艺术村“回·空间”创意艺术中心,青年通过镜头捕捉历史与当代的交融,诠释青城的创新活力。

我院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形式让他们“从细节中爱上青城,从地标中读懂城市”。



汇聚青年力量:构建网络文化传播新生态
“青春遇见青城”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想象的主题。它描绘的是一场青春活力与城市底蕴的双向奔赴,一次青年学子与北疆名城的美好相约。期待以战略合作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学院在内容生产、文化阐释、创意传播方面的专业优势,与网信办在网络空间治理、正能量传播等方面的丰富经验相结合,共同为青年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让课堂所学服务城市建设,让青春创意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市委网信办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动高校、网络媒体、自媒体协会及本土正能量网络达人,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既搭建起汇聚青年人才的网络桥梁,也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青年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助力“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持续深化与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网信职能优势与学院专业特长,进一步深化“青年视角+城市叙事”的传播路径,推动更多青年与青城相遇、扎根、共生,为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贡献网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