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班

《当代》主编徐晨亮为内大文研班授课2023-12-02    

12月1日,《当代》主编徐晨亮以“当代青年写作:落地与飞翔”为主题,为内大文研班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文学指导课。讲座伊始,徐老师从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思潮为引子,指出不同代际的作家因处于不同的文学生态中,表现出了十分多元的发展路径。在当今信息量过分充裕的环境中,写作者更应该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成长方式。结合媒介发展与时代感受,徐老师与文研班学员探讨了几个对写作十分重要的观念问题。

第一,当共同取向越来越弱的时候,我们容易以某种临时性的关怀为创作契机,而缺少内核坚硬的、让人能够确立自身观照点的坐标系。因“答案”太多,很多写作者很难回到创作的初始状态中,而好的作家能够敏锐捕捉到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信息,并更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第二,在传媒视野中,文学的所谓“破圈”,首先在于打破固有认知方式带来的局限。创作者的问题有时不在于缺少素材和主题,而是受限于知觉结构的钝化。大多数人很容易沉浸于惯性思维,缺乏“发现”的可能,继而难以将生活体验转化为有叙述动力的文本逻辑。因此,写作者应该有意识地突破固有思维,通过写作,激活沉睡着的那一部分生命记忆。第三,每个个体都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介于“了解”与“理解”之间时,我们不妨去探究“细节”,对创作素材进行逻辑演绎,并发现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

徐老师强调,即使已深入了解了某种生活,我们仍然不一定写得出好作品。我们画不出锁芯儿的形状,但可以画出钥匙的形状,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外部媒介,譬如书面的、网络的亦或是与他人的关系等等方式来认知自己,而这些同样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应该努力打开阅读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果通过方言或其他语言来激活自己的知觉能力,或许会进一步提升“有效”书写的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