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亦叫做青城,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明朝时称归化,清朝时另立新城叫绥远,最后两城合并为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由昔日合并而成的归绥沿袭而来。作为内蒙古文化重镇,归绥城是伊斯兰教、天主教、佛教的文化聚集地,多重文化碰撞更凸显出其独特魅力。
大召无量寺是由明代蒙古土墨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 主持创建,次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当时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
塞上老街即通顺街,始建于明清,兴盛于民国,虽历经沧桑,却古韵犹存。它是呼和浩特唯一保存完好,体现了归绥旧貌的老街道。其被誉为老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在这条380米长的街道两侧,主要经营古玩字画、民族用品、特色产品,以及蒙古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和民族手工艺品。行走在大召西侧的这条古街,仿佛穿梭于历史的记忆与现代的繁华。
老街最吸引人的,就是很多经营古董的铺面。古物,总是使人充满好奇和遐想。店铺里古玩字画、民族用品、特色产品,以及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应有尽有。漫步在这条老街上,更多的是体味“蒙古味”。从蒙古刀、弓箭、银杯、木碗这样的手工艺品,到皮夹子、皮拖鞋等日常用品,再到马奶酒、风干肉等美味饮食,每样商品都无不体现出浓浓的民族特色。通顺大巷,又名大范家巷,毗邻通顺街与通顺小巷(小范家巷)、民事南街(通顺南街)、南楼巷、公义店街、寿阳巷、长和廊巷等,曾经是呼和浩特旧城居民的聚集区之一,因位置靠近玉泉井、大召寺和弘庆召,所以散发着浓郁的呼和浩特传统文化味道。如今,通顺大巷已经从原来的市井民居街巷变为了一条呼和浩特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饮食老街。
呼和浩特通顺大巷美食街位于呼和浩特玉泉区大召广场塞上老街南侧,小吃街从东到西共330多米,沿途一共有102家商铺,95%以上都是经营食品生意,是呼和浩特名副其实的美食特色一条街。巷子里有上百种地方小吃可供人们品尝,美食可谓包罗万象,有内蒙特色的奶制品、牛肉干、麻辣羊蹄、后山莜面、酱驼肉、蒙古肉饼、巴盟酿皮、羊肉烧麦、白老三羊杂碎、油炸糕、糖麻叶、馓子、果条等,有年轻人喜欢的爆肚、辣焙子、肉夹馍、煮串串、杂粮煎饼,有小孩子喜欢的爆米花儿、棉花糖、炸薯塔,有山陕风味的浑源凉粉儿、荞面碗托,有休闲小吃栗子、瓜子、杏干儿、芝麻糖……在这儿不仅可以轻松尝遍全市各类美食,还可以欣赏仿古建筑,真正体验到古道飘香的民俗风情。通过牌楼,顺着红灯高悬、古意悠悠的巷子,慢慢儿往西走。街上除售卖风味小吃的摊位外,还有专门售卖、制作民间工艺品、民俗用品的旧式摊位,不少流传于民间的工艺品将在这里展现,一些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可在这里展示他们的绝活儿。同时沿街设有很多历史物件,如辘轳井、压水井、驴拉磨、红柜、板箱、耧车、笸箩、杆秤、木头炕桌、水缸水瓮、仿真骆驼、白家门楼、微缩蒙古包……游客可以压压洋井,可以摇摇辘轳井,也可以在小板凳上拉拉风箱。统一的灰色地面,两侧放有木桌子和木凳子,可供行人休息,一侧还设置了一条人工“小河”,“小河”里流水不断。“美食一条街”还设置了一些小场景,有骆驼、羊,还有压水井,以及玉泉井。它不仅是“街中之街”,更是“景中之景”。逛通顺大巷及随意,有吃,有看,有玩儿,中途想换换脑子,可以,有直通北边儿塞上老街的通道,几级台阶走下去,就是另一番情景。也可以走到通顺大巷的尽头,又可转回塞上老街,西边还有一座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