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追梦,风雨兼程
——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乌兰夫奖学金”获得者雷雨
雷雨,女,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89年5月21日,家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解放西街146号。 2008年,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期待,我走进了我一直憧憬的大学校园,有幸来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了我梦想的旅途。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我始终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老师和同学,三年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此不断奋斗着,同时,我更是坚守学生的本分,大学三年来我成绩优秀,平均分在85分以上,以踏实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大三时获得了去北京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因此,三年来我获得了内蒙古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内蒙古大学“三好学生”、内蒙古大学“优秀团干部”、内蒙古大学“优秀团员”、“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等荣誉称号,并且以综合成绩第三名的身份申请到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大学期间,除了勤奋学习,我还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和学校活动,我深知,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还要有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因此我十分注重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对班级工作,我一直本着锻炼自我、服务大家的宗旨,以一名学生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有错就改。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作为团支部组织委员,我认真的策划好每一次主题团日活动,元旦、圣诞时组织全班同学搞联欢活动,集体看电影,集体聚餐,春天组织同学去草原春游;组织同学们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带去一丝关怀;去特殊教育学校与那些身心残疾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感受他们特殊的世界;去内蒙古博物馆感受五千年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内蒙古独特的历史文化……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都有我们的欢声笑语,用各种活动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创造属于我们08汉语自己的班级风貌。最终,因优秀的团日活动使班级获得了自治区“优秀团支部”称号和“芙蓉学子”奖学金。同时我社会实践丰富,大一时候,我加入了学校的社团联合会,在外联部担任干事,为社团举办各种活动拉得资金赞助,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及与人沟通技巧的提高,我成功策划并参与了呼和浩特市风剪云美容美发店、呼和浩特眼镜直通车、华图公务员等企业的自己赞助,提高了语言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同时,我也用暑假时间参加学校的调研活动。2009年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巴彦淖尔市黄河水利灌溉工程”的调研活动,通过亲自参观三盛公水利枢纽和对黄河灌溉局负责人的访谈,我对如何组织和进行调研有了初步的认识。2010年暑期我在巴彦淖尔日报社实习,以实习编辑的身份进行了半个月的实习,积极践行自己所学的文字知识,通过对报纸画版、新闻编写、文字核对等工作的实际,我对报纸的编排和新闻采写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2010年暑期,我又在呼和浩特市29中以语文教学实习生的身份实习了十五天,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又让我感受到了自己逝去的青春,于是我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当一名高中老师,把我学到的各种知识传授给他们,在校园中充分感受青春的活力。
学习和社会实践我都积极践行,同时我有幸能有资格申请“乌兰夫奖学金”,得益于我一步步的成长历程:
积极思想,不懈追求。2008年10月我正式的向我院党支部提出入党申请,被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参加学院、学校的党校培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诚实守信,遵守大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响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的号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时刻刻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证思想觉悟与文化知识共同进步。经过三年的培养考察,2011年3月我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年来,在思想上,我一直保持着端正,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关心国家时政大事,阅读党的理论文献,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和理论水平。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作为班级党支部组织委员和学院汉语党支部的宣传委员,我还不断指导、鼓励和帮助身边的入党积极分子,监督他们的行为,端正他们的思想,为党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学习,踏实勤奋。自入学开始,我认真努力,踏实勤奋,积极探索知识,主动的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教学工作,课下参看大量的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从大一开始就名列前茅,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我专业基础扎实,对所学课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认识,对我感兴趣的学科能深入研究,主动与老师沟通,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大三上学期,我以专业排名第一的身份有幸到北京大学交流学习,在北大学习的半年中,我听了很多名家的讲座,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风气影响下,开拓了眼见,更是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于是我选择了一些与我专业相关的课程,通过名师的讲授,我对专业基础的把握更加深入,学术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学术研究潜力方面,我对自己很有信心。2010年我有幸申请到内蒙古大学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荷马史诗》与蒙古史诗《格斯尔》比较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两部史诗中战争问题、妇女问题、颜色崇拜和马崇拜这几方面,进而分析两部史诗所反映的不同社会制度、社会文明,探讨造成这种异同的社会和历史文化原因,这种学术思维的培养让我初步明白了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独立思考。同时,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我因受中文系教授陈连山老师《中国神话研究》课程的启发,自主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雷神”神话的分析》,在《语文学刊》2011年第2期刊登发表。随后,我又在《安徽文学》、《大众文艺》、《文教资料》等期刊发表了一些学术研究作品,虽然这些论文很简单短小,刊物的级别不高,但我认为做学问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你的学术成果,而在于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过程中充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在生活中发现,在思考中创新,亲自体验学术并且培养学术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生活,乐观朴实。生活中,我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平时很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助同学,为身边的同学朋友排忧解难,所以在生活中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善良能干,这种积极向上和宽以待人的品德,也为我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并强化我学习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大学三年来,我一直以独立的姿态面对我的生活,节假日时候总是去干各种兼职活动,一方面是为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我也用经济上的独立来约束自己,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精彩。当然,在我学习和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奋斗之心,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我都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从大一入学的迷茫到大四离别伤感,从不适应大学生活到即将结束大学生活,从彼此的不熟悉到彼此的难舍难分,我始终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走过我的大学生涯,工作、学习、社会实践,我都带着一颗永不停止的心在奋斗。
总之,在过去的三年中,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培养下,我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学对自己而言,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所能给我的,并且我所能够接受的毕竟是有限的,面对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一定会不断地更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无论过去有过多少曲折和艰辛,无论拥有过多少星辉和花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继续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充分把握这次获得“乌兰夫奖学金”的机会,投身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正视和克服自己的缺点,争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