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建设规划 >> 正文

中心建设预期目标与工作规划

2022-03-22    

(一)预期目标

1.学科发展预期目标

平台将很快完成相应学科布局,达到学科体系完备,跨学科协同创新研究真正实现;进一步清晰平台定位,完善学科队伍建设,在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实现研究环境的提升明显,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并具有较高水平和明显优势。

2.创新团队建设预期目标

依托平台完成创新团队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出现4-5 名在当代内蒙古文学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和优秀学者;凝练创新团队研究方向和课题,进一步深化发展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共同体意识研究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研究的一体两翼布局,并有优秀的创新人员支撑相关方向的研究。

3.社会服务预期目标

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较少的四个民族的文学读本的撰写工作,扩展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普及面、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相关文学管理机构提供有价值被采用的咨询报告 5 篇左右;完成 15 本的传记系列丛书“内蒙古文学艺术名家”中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名家的编审工作。

4.文化传承创新预期目标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以内蒙古文学创作为典型个案,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传播方面展开研究,既摸清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也把握其发展走向;推动包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内涵融入作家创作,并贯穿大学教育始终;探究文化的创新表达方式,探寻彰显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升腾凝聚深刻的中华文化自信。

5.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预期目标

积极参与俄罗斯、蒙古国及日本、法国的少数民族族裔文化和文学的研讨会,达成合作协议,并以内蒙古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系列研究成果和系列普及读物,建构新时代的内蒙古文学形象和内蒙古地区形象。

(二)三年工作规划

1.重大调研活动

(1)赴中国作协创研部、鲁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等部门调研学习。这些院所的特色研究均关联着基地重大选题的各研究方向,将有的放矢地提高基地的评论发展速度和理论评论的学术性。

(2)赴宁夏、新疆等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宣传部、文联调研。学习其推进文学创作、文学教育的经验,推动与相关学术交流,推进中心研究工作。

(3)开展内蒙古网络作家、新世纪出生一代作家文化意识的调研问卷。

2.预期成果

(1)专著 1 本

内蒙古文学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论文 10 篇:当代内蒙古小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产生论文 3 篇;当代蒙古族诗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学经验研究产生论文 2 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内的内蒙古经典作家新论产生论文 4 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作家培养机制研究产生论文 1 篇。

(3)与重大调研活动相适应,产生调研报告 3 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