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个人简介:
鄢冬,(1987—),男,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站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文艺评论。出版专著《现代汉语诗歌的空间意义》(上海三联书店),参编两部,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在《文艺理论研究》《当代文坛》《民族文学研究》《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民族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妇女报》及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国内重要杂志报刊发表论文及评论近四十篇。
2.代表性著作:
2016年8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专著《现代汉语诗歌的空间意义》。
曾出版编著《中国女作家名篇选读》《20世纪中国散文经典选读》《雅韵新声:散文、小说与戏剧卷》。
出版报告文学集《云开月明:记乌兰牧骑1800天》。
3.项目:
主持国家第72批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一项,曾主持内蒙古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内蒙古文艺创作基金项目文艺评论专项年度重点项目、内蒙古社科联青年项目、内蒙古教育厅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等。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各一项。
4.作品及获奖:
写作戏剧剧本、散文、诗歌多种,并散见于《世界最美儿童诗集》《葡萄园》(台湾)《草原》《戏剧之家》《草原·新剧本》等刊。报告文学《山楂妈妈的远方》获“农行杯”幸福故事一等奖。组诗《想象白菜的几种方式》荣获2020年内蒙古诗歌排行榜提名奖。话剧《山楂妈妈的远方》荣获2019年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潜力剧本奖。《爸爸,咱去哪儿》等五首童诗获2018年“华文杯”首届世界华语童谣大赛优秀奖。创作话剧剧本《警察的荣耀》,后于2019年1月10日、12日、19日分别于赤峰、赤峰阿鲁科尔沁旗、呼和浩特巡演,反响强烈,获2019年公安部金盾文化艺术工程奖。2010年5月,童话剧剧本《地球一日》获全国首届张鹤鸣“童彤杯”寓言戏剧大赛优秀奖。
2015年获得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承办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6、2020年获得内蒙古大学青年教工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2022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外,获得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首师大文学院优秀研究生称号,首届大学生反对性别暴力广告创意大赛优胜奖,北京市首届高校心理性别剧大赛二等奖,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一届、第二届《文苑》杯舞台邀请赛二等奖、“百灵杯”曲艺类一等奖等奖项。
5.代表性论文:
《去魅:文化记忆幻象中的顾城与海子》,《文艺理论研究》,2017,第5期。
《当代诗歌文化记忆的三种图式》,《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第6期。
《性别视域下黑色意象的差异化表征——以翟永明、唐亚平为例》.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第4期。
《论特朗斯特罗姆诗歌中空间意象的变异技法》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3期。
《论图像诗的空间建构及其意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3期。
《当代诗歌的新三美主义》,《当代文坛》2015第3期。
《魏永贵.论新生代蒙古族作家汉语书写的“间离”新变》,《民族文学研究》2020第6期。
《一枝带刺的蔷薇花——李建军文学批评纵论》,《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内外形式交织中的诗歌围城:诗歌空间内质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