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落实学校关于开展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的工作方案和学院党总支制定的工作计划,5月21日至6月5日,我院围绕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从专业、课程、教材、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面向全院本科生开展了问卷调研。
本次调研共发出问卷740份,收回688份,回收率93%。参与答卷的学生基本上覆盖了我院大一、大二、大三为主,共603人,占回收问卷的87.64%;考虑到大四在校生较少,因此每个专业的毕业班只发了20份问卷,共100份,收回85份。由于学科特点,本学院女生较多,本次女生答卷582份,占84.59%;男生106份,占15.41%。问卷各专业的人数占比分别为汉语言文学168人,占24.42%;汉语国际教育147人,占21.37%;编辑(数字)出版140人,占20.35%;新闻学136人,占19.77%;播音与主持艺术97人,占14.1%。

从调研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对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发展前景的了解程度方面,“非常了解”的有102人,占14.83%;“一般了解”的有509人,占73.98%;“很模糊、没想过”的占11.91%,共77人。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编辑出版专业每个选项所占比例差距不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非常了解”的比例在五个专业中比例最高,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较为满意。关于所学的课程的难度,有559人认为“有难度,但能够理解”,占81.25%,说明课程难度设置较为合理。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认识方面,有402人认为“选修课和必修课同样重要,只是性质不同,前者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的专门专题研究”,说明超过半数的人能正确认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关于选修课的丰富程度,认为“非常丰富”和“基本能够满足要求”的有431人,共占62.64%,说明大部分同学较为满意。关于课程的实用性,超过半数的同学(62.06%)认为实用性“非常强”或“比较强”。大部分同学认为我院课程建设重建学生的文化素养、新闻学、传播学课程融合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课程,学习更全面,更有文化底蕴。
我院将对调研中发现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梳理,并结合正在进行的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建设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