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演绎经典,就必先超越经典】
话剧上演之前,记者对演员李姝怡进行了采访。
记者:是什么样的考虑让你们选择了《窝头会馆》这出话剧呢?
李姝怡:因为往届话剧选的大多数是经典剧本,像是《雷雨》啊之类的。所以我们就从“人艺”话剧团演出过的话剧中反复筛选,最终选定了《窝头会馆》这出话剧。
记者:那么在众多的“人艺”话剧中,《窝头会馆》这出话剧又是如何引起你们的注意的呢?
李姝怡:首先这出话剧的出场人物多,很多同学都可以参与进来。其次人物的表现鲜明,有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在大杂院中这些人的生活更简单真实。
记者:这么说你们在表演时更容易发挥了,是吗?
李姝怡:其实不是,这样反而更难了。一般话剧都会借鉴以往的书目剧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人物心理。但是我们只找到了“人艺”上演过的这出话剧,它反映出的底层人民生活的压抑,对旧社会若即若离的态度,还有小市民尖酸刻薄的嘴脸,这些都是不容易表现的。
记者:既然这出话剧这么新又这么有挑战性,你们的压力很大吧。
李姝怡:嗯,的确。而且我们的导演(即主演武泽宇)非常的谨慎。尤其是在选剧和审剧,人物的编排和台词等,都很有压力。本来这个剧目长达一个半小时,我们特别担心有些幕会被删掉,这样就破坏了剧目的连贯性。
记者:你们在排练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困难呢?李姝怡:服装道具方面,我们有从艺术学院借的,从外面买,还有自己制作的。而且这个剧目的时间特别长,一晚上排两遍需要三个小时。
这是一次大胆的冒险,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在一改演绎以往经典剧目,而是另辟蹊径的选择了《窝头会馆》之后,13播主班的演员们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想要创造自己的辉煌,想要演绎经典,就必先超越经典。
【用真实去演绎真实】
各位观众们可还记得对门邻居金慕容和田翠兰的那场骂戏?两人激烈的争吵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解放前夕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台上是这样的,那么台下呢?
记者:你们俩在表演这段戏时,是如何把感情投入的如此真实的呢?
李姝怡:一开始我入戏不是很深,但她进入的很快。她扮演的那个角色是宋丹丹演过的,那种跋扈与尖酸刻薄,真的能把人吓一跳的感觉。平时朝夕相处的同学这么骂我,我也有点害怕。但是我真正投入到角色中去了,我们都是在刻画那个时代的人,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记者:这样的精彩对白在整场戏里还是很重要的,你们在平时也下了不少功夫吧?李姝怡:我们在排练的时候很投入,不光是感情上投入,思想上也非常投入。因为我们是在有目的性的争吵,不是单纯的骂。像这样喊下来,一晚上我们也很累,嗓子也受不了。
想要去表现出两个饱经沧桑的底层妇女的形象着实不易。究竟如何才能演出她们的身影呢?答案不言而喻:用真实去演绎真实。
【走近她的世界 演出自己的精彩】
记者:你对你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样的理解和体会呢?
李姝怡:我所扮演的金慕容是一个落魄的格格。跟着买狗皮膏药的丈夫嫁到了大杂院里来。但是先前是贵族身份和良好的教育使“我”非常看不起对门的翠兰。她虽然内心自负,但是却无法反抗现实的种种,因此内心又十分矛盾,因此她有把自己所有的信仰都寄托在了神(耶稣)上。
演出那一晚:没有同样的生活经历,却要表现出同样的语言和心境。在一步步摸索着,思考着的时候,她也清楚自己是去演一个金慕容,而不是复制一个金慕容。于是她渐渐走进了这个落魄格格的世界,却演绎出了自己的精彩。
【她们在想什么 又在做什么】
记者:你们是怎么表现人物形象和内心的?
李姝怡:我们首先去了解了历史情境。那个年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他们没有钱,每天都有承受各种苛捐杂税的剥削。其次就是了解剧本,先了解“人艺”是怎么演的。之后反复研究剧本,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毕竟要表现出京味儿来。接下来是身体动作的编排。导演最了解人物的灵魂核心,他一边帮我们“抠”人物的语言动作,一边结合网上对人物的评论进行改进,来填充我们队人物的理解。后来我们才一点一点的融入到了自己的角色中。
记者:你们主修的播音主持专业,为你们演出这场话剧带来了怎样的便利呢?李姝怡:在播音主持者方面,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住京腔,因为普通话就是北京方言演变而来的。语言表现很抓人,如果表演和语言不结合,很难吸引人。
 |
 |
生活中的李淑怡 |
剧中的李淑怡(饰金慕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