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保护利用项目组推进会顺利召开2023-11-27    文字、图片:任佳婧 张倩

2023年11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研发和成果转化科技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保护利用”项目推进会在呼和浩特宾悦大酒店召开,由项目组和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中心主办,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协办。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数字资源中心负责人彭宏、项目管理处副处长毕传龙、博士后王春晓、博士后侯小刚,内蒙古沃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宝力格,以及项目组负责人兼子课题负责人冯文开教授、子课题负责人云韬副教授、子课题负责人白存良博士、课题参与人杨艳如博士、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冯文开作为项目负责人介绍了项目的总体情况,云韬、杨艳如、白存良分别汇报了三个子课题的实施方案。项目组希望可以对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据化编目并构建数据库,进一步进行数据化开发,实现对数据化成果的转换利用。



王春晓介绍了数字技术的发展背景、数据库的构建方法与方案以及非遗数字化中的数据处理技术。



侯小刚就文化基因技术体系介绍了当前已有的一些技术方法,如图像高分辨率重建、图像分割、自动标注、以文标图等技术,并展示了当前非遗保护的一些成果,如中华文化图案资源库patternNet、文化基因在线、龟兹VR展、中华文明云展等。



毕传龙提出,要设立总体考核指标,确保任务、研究内容可以与其呼应;要针对文化资源的特性选择适用的技术,并确定该技术需要应用到什么程度;要注意技术报告与工作报告的书写,随着项目的开展随时记录具体的情况。毕传龙高度关注项目中具体使用采集著录标准的科学性,强调标准的制定应有文本人员与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要掌握好主位与客位的关系,注意标准在落地、使用、更新中的适用性,以及分类的科学性。



彭宏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目标与内容、课题设置与人员分工、项目的具体目标、成果与考核指标、研究基础、阶段计划安排,并就数字人文技术发展的前景表示了肯定,希望人文学科的团队可以与技术团队在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中成功推动项目的落地。



随后,项目组成员就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该会议初步确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保护利用项目的工作计划,促进了项目组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为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中心与文旅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双方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