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系教师

刘艳婧2019-05-01    


刘艳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课程:《新闻评论》《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业务、新媒体传播、网络舆情、民族文化传播等。(邮箱:124095575@qq.com)


【科研成果】


课题:

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主持并完成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内蒙古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的实践、问题及创新路径研究 ”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研究”。



专著:

《民族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以内蒙古为例》,人民出版社,2022年;

《网络舆论场的形成与结构》,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年。


论文:

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中国出版》《编辑之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青年记者》《新闻论坛》等新闻传播学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代表性论文: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舆论导向政策创新与发展》,《中国出版》,2022年3月。

《新时代我国广电政策的规范与创新——基于NVivo12的政策文本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年12月。

《内蒙古媒体融合发展的问题浅析及建议》,《新闻论坛》,2020年12月。

2000年以来中国新闻教育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7月。

《内蒙古地方媒体民族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东南传播》,2017年12月。

《内蒙古主流媒体民族文化传播的框架分析——以“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报道为例》,《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5月。

2013年我国微博研究综述》,《国际新闻界》,2014年1月。

《内蒙古民族文化出版现状及策略研究》,《编辑之友》,2014年5月。

《网络舆论热点议题的信息架构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12月。

《新媒体舆论特点解析》,《青年记者》,2011年2月。

《与时俱进 加强规范 服务实践——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修订稿的评析》,《新闻记者》,2010年1月。

《论中外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媒介观》,《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年7月。

《论“传者本位”与“受众本位”的内在张力》,《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7月。


【科研奖励】


所著论文《网络舆论热点议题的信息架构分析》获得内蒙古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所著论文《内蒙古主流媒体民族文化传播的框架分析——以“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报道为例》获得第二十四届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