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晚,“放飞梦想·记录青春”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大学生优秀微纪录片评选展播颁奖盛典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厅隆重举行。
由我院选送的《水壶传》、《课间十分钟》以及《那年》等三部作品分别获得了“最佳编导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主题奖”。我院新闻系优秀教师都翔蕤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我院在本次活动中硕果累累,在全区范围内充分展示了我院师生不俗的专业技能和极具活力的青春风采。
微电影《水壶传》,由学院本科生潘亚洲编导,以校内学生频繁丢失水壶为主要题材,影片幽默诙谐,通过镜头语言用戏谑的方式调侃了“投壶贼”的“屡禁不止”,和丢壶者的百般无奈,并表达出了“其实有时候,我们丢的不是一个水壶,而是一段感情”的情感诉求。影片主题贴近高校学生生活实际,制作精良,获得了本次大赛的“最佳编导奖”。
《课间十分钟》由我院本科生梁赫、董春桥、武上力和张贝共同参与制作,主要讲述了一群疯狂的音乐爱好者在虚拟的音乐世界中、在缺乏先进音乐器材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的力量弹奏出震撼人心的音乐篇章、演奏属于自己的狂想曲、陶醉于天马星空的音乐旋律中的故事。影片共集纳了近五千张照片,通过画面流畅连动的方式省略人为动作,达到了神奇效果并精准的表达了创作主题,获得了本次大赛的“最佳创意奖”。
此外,由何慧谦、黑渐清、王鹏等同学制作的微电影《那年》通过访谈的方式,以“你的梦想”、“你的努力”、“你的风雨”、“你的坚持”等四个部分记录了“舞蹈爱好者”、“报社记者”以及“普通市民”的追梦之旅,取材真实,情感真挚,引发了人们对于“那年那时那梦”的追忆和思考,并告诫人们“如果有梦,就去追吧!”,恰当的契合了大赛“放飞梦想·记录青春”的主题,获得了“最佳主题奖”。
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和内蒙古日报社联袂举办,旨在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创业实践、勤工俭学、追逐梦想、青春励志、成长成才、爱情故事为题材,通过精妙的艺术构思、新颖的纪录手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用身边人、身边事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自己的生活感悟和青春梦想,展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
活动启动于6月25日,历时4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区41所高校的173部作品,并经过评审委员会复评以及官方网站展播等多环节公平公正的评比,最终有15部作品获得提名。我院师生斩获佳绩与我院实践教学的授课方式以及对本次大赛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学院特成立专业指导团队,由学院新闻系刘寒娥教授、马强副教授以及优秀青年教师都翔蕤亲自指导,对学生提交的作品从主题表现、内容结构、拍摄技巧、后期剪辑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层层选拔,最终选送了三部优秀的学生作品。
本次活动让每一位参与者更好的感受了青春的活力和梦想的力量。更好的引导和激励了我院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执着追梦,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负担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提升个人素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中国梦”的践行者。
附:观影前往:
“最佳编导奖”获奖作品:微电影《水壶传》
“最佳主题奖”获奖作品:微电影《那年》
“最佳创意奖”获奖作品:微电影《课间十分钟》
 |
 |
我院教师都翔蕤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
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
 |
 |
我校获奖学生合影留念 |
颁奖盛典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