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爱心 浇铸信仰
辉洒晨光 播种希望
—— “芙蓉学子·榜样力量”爱心奖获奖班级2008级汉语班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优秀班集体。全班共43名同学,分别来自6个不同省市、自治区。43张青春的脸庞,43颗火热的心灵,43个同学性格各异却又心存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秉承人文精神,传播人文理念,实践人文关怀”。他们时而热情活跃,却内含着沉着冷静的力量;他们时而稳重质朴,却凝聚着奋勇争先的志向。漫步校园,这个班集体以昂扬的姿态和踏实的学风作为理念,创造优异的成绩;迈入社会,他们把无悔的青春和流淌的汗水洒向大地,根植博爱的种子。这样一群身负责任感和道德使命的年轻人立足于广袤的现实社会,不断探索着“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真谛。他们将微薄的爱汇聚为一条条溪流,注入浩瀚的爱之汪洋,他们平凡的故事呈现出当代大学生应秉持的人生信仰;他们树起大学生爱心的旗帜,以满腔热情浇铸着祖国青春一代应追寻的希望与理想。一次次平凡的奉献,一次次点滴的播撒,他们谱写的是感人肺腑的真情乐章,他们传扬的是博大恢宏的精神理想,他们用行动向人生宣誓,当代大学生不应该是“八零后”“九零后”的批判式断章,只要有集体的组织力量,只要有责任的召唤,只要有社会的需要,只要有实践的感悟,年轻的他们也会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因为,这个班集体的每一名成员都相信一句话:有怀抱就能把温暖点亮;有信念就能让黑暗迸射出黎明的“晨光”。
“晨光”,是08汉语班为集体取的名字,他们将自己比喻为清晨的缕缕阳光,没有耀眼夺目的光芒,却能够温暖每一个角落,每一颗冰冷的心,却能够照亮每一寸黑暗,带来无限的希望。就是这样一个不张扬、不炫耀的集体,一次次地伸出双手,让爱为行动导航,为当代大学生竖起一块“公益爱心”的丰碑,深刻而隽永。
一、给爱插上翅膀,助心播撒希望
(一)定期送温暖,“晨光”关爱“夕阳红”
“他们也曾有青春飞扬,他们也曾有拼搏奉献,而今他们白发苍苍,眼花背驼。行动成了无力克服的困难,听力成了交流最大的阻碍。他们也希望子女陪在身边,也希望子孙绕膝,听他们讲年轻时的故事,享受天伦之乐。”怀着对老人无限的敬仰,怀着感恩的心,这群“晨光”学子走进了呼市敬老院,将笑脸带到他们身边。牵手“夕阳红”,让这片天地充满了欢声笑语。
1、2009年4月10日,这个集体开始了他们第一次爱心活动——走进呼和浩特市敬老院。他们带着集体出资为老人精心准备的橘子、苹果等水果,还有许多老人常用的日用品等开始了这次爱心之旅。到达敬老院后,班委将班级同学整队并分为三组,每组一名组长。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负责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第三组同学和老人们聊天,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需求。看着打扫卫生的同学,老人们都笑盈盈的说:“不用了,不用了,你们都还只是孩子呢。”但08汉语的成员坚持为老人们晒了被子、打扫了房间。与此同时,第三组同学将老人搀扶到敬老院的广场,在初春暖暖的阳光下,他们将带来的水果清洗干净端给了老人,有心的同学还在每一瓣水果上插上牙签。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有一位老人给他们讲述了他的过往。原来,老人是北京人,在那个建设年代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锡林郭勒盟做了一位初中教师,将他的青春和余生都奉献在了这片大地上。而现在,老人已年过古稀,视力下降到只有微弱的光感,但还是没有忘记他奋斗了一生的事业——教育。他语重心长的说:“你们学汉语言文学,有条件也有责任去教书育人,将你们的所学感染到更多的人。”老人的话让他们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时间过的很快,第一、二组的同学已经打扫好了卫生,老人们看到自己暖暖的被子、干净整洁的房间都高兴得眯起了眼,笑着说:“这标准可算得上星级了,呵呵,这帮孩子们还真是能干。”老人的一句话让他们高兴了好久,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坚持关爱老人活动的信心。这些活动之后,他们和老人聚到了一起,为老人表演了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同学们各展身手,有的说段相声,有的唱段小曲儿。老人们高兴得合不拢嘴,也感受到了这些青春朝气的年轻人们给他们带来的不一样的热闹。在老人感受快乐的同时,也体会到内大青年对他们的关心。返回之前他们进行了爱心签名活动,当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名字郑重的签在签名簿上时,都感受到了一份责任和义务。这些老人曾经像他们一样年轻健壮,并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社会建设中,现在他们已入迟暮,社会,尤其是他们这样的青年应该给予老人们更多关注和关爱。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第一次切身接触到爱心公益事业,并体会到了它的价值。不仅给老人带去了欢乐,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返回学校后,大家集体商议决定,将慰问敬老院确定为08汉语班一学年一次的定期活动。


2、2009年11月3日,08汉语第二次来到呼和浩特市敬老院,这一次,临近冬日,天气已转凉,但是,初冬的寒风似乎也被他们感动了,明媚的阳光在对他们微笑,告诉他们青年就是要像他们一样,拥有太阳般火红热情的心。
这次慰问,他们带去了很多牛奶。箱箱牛奶,甜美了老人的笑容;杯杯香纯,带去了成员们对老人身体安康的深深祝福。随后,同学分为三组打扫卫生,分别负责三个楼层。大家有的拖地,有的擦玻璃,由于之前的慰问经历,这一次,成员的劳动效率大大提高。看着窗明几净的玻璃,干净的地面,各种物品整齐地摆放,老人们会心的笑了。之后,大家又一起聊天,爷爷奶奶们热情的给成员们讲述他们年轻时的故事,讲自己的儿女,讲他们温馨的晚年生活……从他们的眼神中,汉语成员看到了对年轻人的羡慕以及美好的期待。临走时,老人们不舍地握着汉语的手,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再次细细打量着每一名成员,叮嘱他们以后有空要常去看看,老人们温暖的笑脸,更加坚定了汉语们要将这项爱心活动坚持到底的决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他们体会到的当代大学生应肩负的责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根基。
走出敬老院,落日西斜,虽然没有了那么耀眼的光忙,但依旧那么美好,那么令人神往,“最美不过夕阳红”,这落日的辉煌是对汉语奉献爱心最温馨的褒奖。


(二)牵手送希望,“晨光”情系“后八里”
关注基础教育是大学生的责任,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但微薄的收入无法支付孩子们进城读书的费用,造成很多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自家附近的小学校,就读于后八里小学的学生基本属于这种情况。考虑到这所学校偏远的位置和艰苦的办学条件,08汉语用班级积攒的爱心基金买了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送往孩子们手中。
2010年,08汉语的爱心活动继续着。1月4日,元旦刚过,他们带着集资购买的学习用具和玩具来到了呼和浩特市极为贫困的后八里小学。还没来得及放下手中的礼物,他们就被映入眼帘的简陋的校舍、破败的操场所深深触动。虽然听说了这所学校的贫困,但是孩子们现实艰苦的学习生活状况还是让同学们大吃一惊。在早已用上活动黑板的今天,孩子们使用的却仍是最原始的刷墨黑板。在别人从不用为冬天取暖问题担心的时候,他们唯一的取暖设施竟只是一只炉子。11个孩子为了能够伸出手来写字,被迫将桌子排成绕炉子一圈的形状。屋子的后面一角堆着生活必需品——煤。想到自己宽敞明亮的课堂,汉语的同学们不敢相信眼前的是一间教室,泪水不觉地已划下面庞,他们不敢相信在这样的地方还可以学习。大家把带来的礼物分发给孩子们,孩子们接过哥哥姐姐们送的跳棋、军棋、五子棋后,纷纷拉着他们的手要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将孩子们喜欢的歌词抄在黑板上一句句的唱给他们听。看到后八里的孩子们这么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汉语成员们心中涌起了无限的酸楚。下课后他们又带着孩子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们还和成员们一起玩起了“跳房子”,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对知识的渴求,哥哥姐姐们即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孩子们小小年纪不畏困难,依然热爱着学习和生活;难过的是自己力量的渺小,不能够彻底地帮助孩子们解决困难。孩子们一直紧紧抓住哥哥姐姐们的手,不愿让他们离开,最后,在大家保证还会再来的时候,孩子们才恋恋不舍地松开了他们的手。当小手松开大手的一霎那,他们的心都在颤抖,哪怕多留一分钟,多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也好。随后,他们与该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帮扶关系,决定定期来此进行义务支教,并成立了爱心基金,尽己所能来帮助这些偷走了汉语心的孩子们。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于他们的关爱是社会责任和人格道德的必然要求。作为当代的优秀大学生的代表,“晨光”队员们用坚实的足迹踏出一条印痕尚浅却意义深远的奉献之路,以一颗年轻的心释放出无限的爱,热情地浇灌着这些充满希望的幼苗,让他们的童年洋溢着阳光。


(三)关爱农民工子女,“晨光”增援“爱心妈妈”
农民工是当今社会受到普遍关注的贫困阶层,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与生活问题更是时刻牵动着08汉语每一位同学的心弦。因此,08汉语把2010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主题定为“关爱农民工子女”。通过玉泉区团委,他们联系上了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爱心妈妈”协会,带着关爱,带着内容丰富的活动,他们走进了“爱心妈妈”的家里。在了解到“爱心妈妈”的迫切需要后,班级决定与“爱心妈妈”协会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回到学校后,08汉语组织了义务支教队,将班级同学分组,定期分次去往爱心妈妈家中,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切实帮助。随着“爱心哥哥”和“爱心姐姐”们的加入,这里变得愈加温暖,相信有他们的关爱,这里的冬天将不再寒冷。从此以后,“爱心妈妈”协会因为大学生力量的加入,而更加受到当地村民的信任和好评,大学生们成为了这个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客人。
1、8月25日对于08汉语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他们来到了玉泉区“爱心妈妈”协会,在这里,他们的爱心公益活动开始了新的航程。“爱心妈妈”协会是由“爱心妈妈之家”发展而成,是一个非盈利的社团,以“献爱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园、服务于社会”为宗旨。
在得知“爱心妈妈”是这样一个为农民工子女以及孤儿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的组织后,08汉语班决定将暑期社会实践初步锁定在这里。25日上午,汉语成员带着准备好的学习用品来到了爱心妈妈的家中,从爱心张妈妈的口中,他们了解到这里的7个农民工子女的基本信息以及爱心妈妈生活上的困难和所需。
张妈妈只是一位普通的爱心人士,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爱心妈妈”这项事业,虽然这是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坚韧的毅力和对孩子强烈的关心与责任感让她一路走到今天。平凡的她正书写着不平凡的事业,诠释着光辉的母爱。
和蔼可亲的张妈妈详细地对汉语成员们描述着这里的状况:“我们这里的孩子虽然父母都不在身边,但都十分懂事,对待学习,也是努力上进的。但因为较艰苦的学习、生活条件的限制,我们面临着很大困难……”,说到这儿,张妈妈难掩心中的激动,“你们的帮助实在及时地解决了很多问题,我相信有了你们持续的、无私的关怀,孩子们一定会拥有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真的很感谢你们!希望有更多乐于奉献的大学生能像你们一样,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用他们无私的双手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妈妈的这些话让08汉语的同学们感触颇多,他们默默地在心中坚定了一个信念:要尽己所能去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孤单落寞,真正切实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为此,他们与“爱心妈妈”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10月24日,08汉语分派出爱心小分队来到了“爱心妈妈”协会,对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小孩进行义务支教。她们根据“爱心妈妈”介绍的情况,分为三组,季雅萌和王亚诚负责给初中的孩子进行辅导;闫琳给小学的孩子讲课;林凡则负责刚刚进人爱心妈妈的一个智障小孤儿。在给初中的孩子辅导的过程中,尽管遇到了很多的难题,但季雅萌和王亚诚同学都尽最大的努力给他们讲解,力求做到每个人的不留疑问。闫琳则耐心地指导小学的孩子做作业,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给他们分析课文,解释成语。而面对着这个看见陌生人就嘿嘿傻笑的智障小孤儿,林凡首先努力让这孩子熟习自己,然后手把手地教他写拼音字母。每一次当他们一起努力写出一个稍微完整的字母时,她都激动无比,但当这孩子抬起头露出他憨厚的笑容望着她时,她的心里会莫名心酸。他仅仅是个孩子啊,可在这个世界上却只剩下他自己,林凡知道,也许现在她说的话他不会明白,但是,她还是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以后在这个世界上,你不会再是一个人。看着孩子还是憨憨的看着她笑,她背过身迅速地擦去脸上不知何时滑落的泪……
辅导结束后,这四位同学把她们负责的孩子聚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她们一起踢毽子,跳绳,看着这些天真无邪的笑脸,尽管寒风凛冽,但她们却觉得温暖无比。此刻,她们都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她们会不断地努力,让这爱心之火传递下去,经久不息。

(四)吹响爱心的集结号,“晨光”折射爱的光芒
在整个班级积极推进爱心活动的同时,班级的部分同学也把个人的无限力量进行放大,用个人的实际行动谱写着大学生“榜样力量”的小夜曲。季雅萌、马桢等同学已经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1、怀着一颗热情的心,“晨光”成员季雅萌同学加入了蒲公英青年志愿者协会,并于大二成为该社团的副会长,分管义务支教的部门。她带领自己的社团成员再次来到后八里小学,为众多的贫苦孩子他们带去了炽热的温暖和深深的祝福。

2、2010年暑假,汉语班马桢同学自愿参加其家庭所在地组织的义务支教活动,牺牲个人假期休息时间为七个贫困孩子补习功课。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双眼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令她感动不已,在授课期间,她不仅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学生,也从孩子们身上汲取了在艰苦条件下难能可贵的求学精神。她说:“很多当代大学生没有珍惜优厚的学习条件,这样深入基层的实践,可以锤炼我们的个人品质,更好地珍视现在,把握未来!”

二、扬起公益风帆,践行志愿精神
(一)服务社会,甘当环保卫士
呼和浩特市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随着大批游客的到来以及商业的发展,一些古文化景区的卫生环境受到了影响。为了使这些文化景区的卫生状况有所改善,更为了让公益播洒在这座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城市。08汉语班决定对这些地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清理工作,希望借此用他们的行动唤起游客的环保意识。
1、2009年9月15日,清晨,迎着微冷的风,经受着漫长而又颠簸的公交旅途,行动小组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大昭寺。怀着对环保的那份热忱的心,他们抛弃了晨曦倦慵的神色,忘记了途中的劳累。个个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每个人俨然已成为了环保卫士。经过反复的实地考察,他们制定了周详的清理计划。具体计划为清理大昭寺院墙、寺庙广场以及擦洗打扫周围文化古街。在清理的过程中,乱涂乱写以及张贴的小广告令人怵目惊心,顿时他们感到了工作的繁重。班委一声令下,高亢的激情顿时萦绕在同学们心间,他们争先恐后地跑向存有垃圾的地方,有的手拿砂纸,有的手掂扫帚,有的拎着水桶,一场与垃圾的宣战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他们的口号是:绝不留下一个环境死角。同时心中也不忘一个信念:在游人到来之际,把洁净美好的大昭形象展现给他们。他们用小刀铲掉黏在地上的口香糖,铲掉墙上一层一层密密麻麻的小广告,不顾粘在手上的小纸片,不顾被刀片划破的伤痕。而针对受损的雕像,他们会因为没有能力将脱落的部分补齐而感到惋惜,只能尽力用湿抹布去除上边的污渍,让残存的雕像一样光彩照人。有些同学在追逐着随风飘摇的垃圾袋,有些同学在路旁慷慨激扬为路人宣传环保知识……小组成员在小巷里忙碌的身影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居住在这里的爷爷奶奶还给他们当起了向导,帮助他们找到了很多卫生死角,大大节约了他们的时间。当拭去额角边的汗水,他们欣慰地望着没有半点污迹的景区,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回来的路上,他们决定有时间还会来这里进行清理,并计划着一个更长久的、操作性更强的后续治理方案。

(二)美化校园,倡导低碳生活
优美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生活的必要环境,作为当代大学生,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为倡导“低碳生活”,让“绿色”装点生活,08汉语班的每一位成员都投身到了身边的绿色怀抱中。他们在校园里竖起“低碳”的旗帜;在心中树立“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信念;在行为中贯彻“低碳”的要求;在组织下增强“低碳”意识。他们积极践行着“低碳”理念,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2009年12月23日,“晨光”班级进行了校园公益活动。他们按照小组分配任务,第一小组的活动地点是食堂,任务是组织同学们排队打饭,饭后将餐盘有序的放到收拾餐具处,维护餐厅良好的秩序;第二小组负责在各宿舍楼内擦拭宣传标语,以便更好地提醒大家做到“不大声喧哗”、“你谦我让”、“节约用水”等良好的习惯;第三小组则深入各个宿舍,回收废旧电池,增强大家的自我环保意识。
校园的“低碳”口头上的宣传容易,但实打实的做到确实并非易事。08汉语班的成员不断加强自我“低碳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在着力把整个校园打造为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沿阵地。相对于他们挥洒汗水所创造的洁净的校园环境,他们塑造的深入人心的“环保卫士”的形象和宣扬的“低碳生活”理念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三)接力科普,传播公益知识
08汉语班一直把传播公益知识作为班级从事爱心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普及科普知识,2010年10月27日下午,08汉语班联合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在南校区主楼0301教室举办“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公益知识讲座。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琴,业务科副科长云丽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红十字会会长刘力军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团总支书记张莉主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8汉语班全体同学参加了讲座。
李琴副会长系统的向爱心社成员介绍了红十字会的起源、宗旨,阐述了红十字会“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的七大基本原则。并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知识,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了细致的回答。随后同学们观看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视频。
最后,团总支书记张莉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希望08汉语班同学将所学到的科普知识积极宣传到身边的每个人,并提出以此讲座为契机,学习红十字会的精神,利用学院搭建的爱心平台,将爱心公益事业做的更大、更高、更远。

(四)传递服务,树立奉献旗帜
志愿者是一个平凡却光荣的队伍,他是能够确保活动稳健有序进行的重要力量。在08汉语班“贡献小我,服务大我”的班风影响下,部分同学积极参加了很多招募志愿者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称号。
2009年8月,“晨光”班的程语诗参加了在鄂尔多斯举办的“亚洲文化艺术节”,并作为志愿者,为会场的宣传策划提供志愿服务。2010年6月4日,“晨光”班的杜哲和张慧珍同学参加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的世界元老乒乓球志愿者活动,作为志愿者,她们为所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提供服务。
杜哲和张慧珍每天的工作就是为需要帮助的人解决困难,例如为运动员找寻确切的比赛地点、为外国运动员在呼和浩特市旅游提供向导等。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证中外运动员的顺利沟通,这就需要她们把所学到的外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志愿者每天都重复做着这样的事情,虽然有一些单调和枯燥,但她们只有一个目标——为有困难的人服务,为家乡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志愿者的岗位上,她们学会用真诚的微笑去感染他人,用温热的双手去帮扶他人。她们将这种微笑定格青春的印记,用这样的双手裹紧幸福的传递。志愿服务的经历教会她们:微笑,简简单单的嘴角上扬,就是最美丽的风景。

结 语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惊涛骇浪之后,必是光明的灯塔。悬崖峭壁之后必是胜利的顶峰。公益事业没有止境,08汉语的成员们相信生命的意义给在于服务,在于奉献。公益路漫漫,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爱如甘霖,滋养久旱田野,赋予万物生机;爱若林荫,为你遮蔽骄阳,隔绝冷雨酷雪”——08汉语班的公益爱心活动还在继续。越来越多公益爱心活动,不断地放飞着“晨光”的爱心。尽管他们只手持一丝熹微的烛光,也许不能把爱传递到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但他们深深热爱着这项事业,并不懈地为之奋斗着。“晨光”始终秉承着“爱心不分大小”的信念,哪怕是捡起一卷废纸、捐出一本书……他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现在, 08汉语集体郑重申请“芙蓉学子榜样力量”公益爱心基金。他们打算将这笔基金用于以后的爱心事业,这份基金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帮扶。但是,无论申请成功与否,“晨光”都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这样一份奖励,融汇在公益爱心活动中的那份挚诚、那种坚持、那种对于高尚恒久的追求将会一如既往地在08汉语这片天地中传递、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