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小蜗牛的大梦想——记乌兰夫奖学金获得者2008级本科生李虹

作者:wenxin发布时间:2011-11-29浏览次数:

小蜗牛的大梦想

 ——记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乌兰夫学金”获得者李虹

 

一、个人介绍

 

    我叫李虹,女,出生于                               1990年10月18日 。我来自山西,家住朔州市市政府家属院23号楼401室。2008年考入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为新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在是一名共青团员。                              

 

二、获奖情况

 

    进入大学后,我一直刻苦学习,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年总成绩排名第一。曾荣获2009年度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2010年度聚祥煤业奖学金二等奖;2009-2010年内蒙古大学优秀学生干部;2010年第五届“挑战杯”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优秀奖。2011年9月,由于综合素质较好,我获得保送攻读学术性研究生资格,现被保送到苏州大学攻读研究生。

 

    思想上,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 2008年11月22日 ,在中共内蒙古大学委员会党校毕业。在社会实践中,我特别喜欢参加公益活动。2008年11月参加呼和浩特市慈善总会举办的首届“慈善文明健康行——志愿者在行动”志愿者培训,并参加一系列慈善活动。

 

    在学院里,我非常珍惜 和同学 老师的互动。在2010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话剧表演赛中,荣获最佳女配角;在2010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田径运动会中,与团队协作,夺得女子4乘 100米 亚军。

 

三、学术活动

 

    我积极参加学院、学校以及国家及的学术研究活动。在2010年筹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时,我开始进入学术研究的大门。当时,我携团队致力于内蒙古地区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研究,走访调查,查阅文献,并及时与老师商议沟通。几经波折,最终完成两篇学术性论文《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综述(上)》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综述(下)》,在省级刊物《语文学刊》发表。

 

    2010年参加第五届“挑战杯”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我以“节能减排”理念为本,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能源(风能、太阳能),组织团队,走访内蒙古电力公司、内蒙古碳汇草业的研究机构,发挥新闻传播的专业能力,模拟低碳宣传和碳交易公司,在校级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全区决赛获优秀奖。

 

    在大三下学期,由于综合能力突出,我被选拨前往北大学习交流。在此期间,我学习用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个人展示。在第42个世界地球日,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举办的“地球·公民·传媒”主题活动。在“未名大讲堂――与名家、名人面对面”文化论坛之七,我很荣幸地担任了平面媒体小组的总策划,与北大学生一起分析、研究世界著名报刊对日本核危机的报道,深刻剖析报道手段、角度、立场、原因等,受到俞虹教授等专家的好评。

 

    在北大开放式的学术氛围中,我的学术研究能力有极大提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获奖作品浅探我国新闻政策》和《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获奖作品的伦理探析》两篇论文,分别被国家级刊物《中国科技信息》和省级刊物《新闻世界》九月刊录用。

 

四.社会实践活动

 

    我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参加新闻实践。因对内蒙古大学环保社团活动的出色报道,被内蒙古新闻网招为实习记者;在主任编辑的带领下,参与社会新闻、人物专题等方面的采访。

 

    大一、大二期间,被内蒙古大学内大旗帜网站先后招聘为记者和新闻责任编辑,采访报道了我校多项重大活动;因此荣获“2009-2010年内蒙古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大二利用暑假,我在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协担任特聘记者,下乡采访,为政协委员撰稿。丰富的实践活动,从操作层面检验和提高了我的新闻业务能力。

 

    我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曾在我校绿色先锋环保志愿者协会和蒲公英爱心协会担任社长和副社长;曾和同学赴乌兰特前旗考察水质,被派往北京参加世界环保组织 “根与芽”峰会;被呼和浩特石东璐小学特聘为3.1中队校外辅导员,为学生进行环保宣教;在北大交流期间,由于工作认真,先后三次被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选拨为志愿者,在第七、八届未名大奖堂和“纪录:拯救地球倒计时”活动从事会务服务。

 

五、个人事迹

 

(一)家的关怀:点点滴滴伴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是山西省朔州市煤管局的职工,还有一个龙凤胎弟弟。我们的家庭小而温馨。

 

    我的父母朴实无华,勤奋耐劳。他们并没有为我和弟弟提供太多物质上的东西,却将人生中最美的宝藏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了我们。

 

    父亲待人真诚,有着北方汉子的爽朗和仗义。在工作中,积极上进,与领导和同事相处和谐愉快。他对别人的礼貌相待,热情相助,深深地感染着我。这种优良的品德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益颇多,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成为我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的勤俭和善良总是给周围人带来一份舒适和感动。

 

    “先做人,后做事。”的信条并不是他们亲口告诉我的,但是他们却身体力行的为我演绎出来。我的家庭普通却不平凡,父母的爱为我筑起了学习生活的堡垒。他们的爱,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里,也渗透在了我的心里。

 

(二)蜗牛的坚持: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不能说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可以自信肯定:我是一个善于坚持的人。

 

    蜗牛,是我对自己的评价。我就是一只不起眼的小蜗牛,背着行囊,埋头穿行在自己的梦想之旅中。

 

    从小看着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身影和日渐斑白的头发,我就立下誓言:为了父母而努力学习。早上主动起床晨读,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虚心请教……我的生活就如同蜗牛的旅程,单纯而快乐着。

 

    小学、初中和高中,我都被爸爸安排到市里、省里最好的学校读书。在高中时候,我的成绩并不算出色。挫败的沮丧感让我经常躲在自己的“小壳”里黯然伤心。父母包容的爱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擦干泪水,背起行囊,蜗牛始终要拖着梦想起程。

 

    考上大学后,我仍旧没有忘记蜗牛心底坚持的梦想。我告诉自己,我可以没有聪明大脑,却不可以没有坚持的韧性。在大学期间,我仍旧泡自习室、图书馆;我与同学做项目可以累到深夜;我会为了一个问题查阅几本书籍;我可以为了社会公益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

 

    蜗牛,是我的自喻。正如周杰伦的歌里所唱:“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三)梦想的收获:阳光下的新起点

 

    能够得到“乌兰夫奖学金”的申请资格,我已经感到相当的意外和惊喜。多年努力的汗水和泪水,在此时迸发:天道酬勤!蜗牛的旅程艰辛而漫长,却也在阳光的照耀下异常鲜亮。

 

    在学习上,我始终如一的认真钻研。在大学三年的学习中,一直名列前茅,总成绩排名第一。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我对新闻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起了学理性较强的知识框架,形成较为完善的学习系统。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处理专业问题的方法。通过老师指导和北大的交流学习,我的四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在北大的学习过程,积极参加学术活动讨论,虚心请教老师同学,收益颇多。

 

    在专业领域的实践操作中,我多次担任社会和学校中的记者和编辑,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我具有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为人朴素节俭,礼貌谦逊,与老师、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我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参加多次慈善、环保公益活动,成为一名较为优秀的社会工作志愿者。

 

    “先做人,后做事。”是我的奉行的做人原则。在良好的道德观的指引下,我的学习、实践和生活都是较为健康、乐观和积极向上的。

 

六、获奖感言

 

    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认可和信任。这个奖励是对我之前学习和工作的肯定,同样也是开启我之后梦想之路的里程碑,我会继续努力。

 

    国家、学校和学院给了我这样一份无尚的荣誉,是对我的莫大的鼓励。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它是所有帮助我进步的人对我无私的爱,我又怎能自私地浪费你们的恩情?这是一份无言的企盼,它是国家、学校和学院对我寄予的厚望,我又怎能恣意地挥霍你们的信任?

 

   所以,请你们放心!我会继续带着梦想而坚持走下去!我会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我会警言慎行,在踏实认真的实践中为学弟学妹们树立榜样!我会怀着感恩的心,在国家和学校的爱中贡献自己的点点力量!

 

内大主页 |  内大新闻网 |  内大招生网 |  内大就业信息网 |  内大研究生院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内蒙古社科规划网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49号

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蒙ICP16002391号-1

内大文新

IMU青春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