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

我院获批两项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6-11-17    文新院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评审工作经过公开征集选题、专家评审选题、发布招标课题、组织通讯评审、公示建议中标课题等环节,已于20161116日公布立项名单。由我院李树新教授牵头组织申报的课题《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米彦青教授牵头组织申报的课题《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获准立项,这是继2013年度我院首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后,持续获得该项目立项资助,对于推动我校一流学科建设进度、提升自治区人文社科研究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以中华多民族谚语为研究对象。谚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古往今来,中华各民族在拥有悠久历史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本民族风格鲜明的传世谚语,这些谚语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多民族谚语。总结梳理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果,构建中华谚学分类体系和谚学新理论,开拓中华多民族谚语研究新视野,具有显在而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华多民族谚语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梳理和揭示多民族交流、认同的特点及其规律,对于描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下多民族融合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碰撞与共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课题组在确定研究方向、汇集材料、项目论证、人员遴选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整合区内外相关领域科研力量,从而形成了由李树新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由国内知名学者戴庆厦、温端政、周庆生、沙马拉毅、那顺乌日图、华锦木、王德怀和多杰东智、张景霓、刀洁、胡晓东、金顺女、于金枝、王建莉、王岩、侬常生、海银花、安志伟、米克达斯·米尔扎、沙吾列·伊玛哈孜、买买提·热义木阿吉·吐尔送、金香花、其布尔哈斯、田静、张军、延俊荣、王海静、温朔彬、黄冬丽、成世勋、王国明、刘寒娥、姜德军、李慧贤、许晋、张志坚、来全、龙从军、王冲、付建荣、李东宾、张鑫、金海月、张勇、吴定川、李天元、盘美花、杨将领、桑加、王海凤等优秀学者共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的科研攻关团队。课题组多次讨论,几经推敲,最终形成了高质量的投标书,成功中标。

《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以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方法,从整体上实现对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的文献资料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元明清时期,蒙汉文化交融日益深入,蒙汉文学的交融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学的内容。蒙古族作家使用汉文创作始于元代的伯颜,至清末的贡桑诺尔布,计有300余人。汉族作家从元代至清末的丘逢甲,约有700余人创作了表现蒙汉文化交融的作品。元明清蒙汉作家用汉文创作的体现蒙汉文化交融作品数量庞大,据统计在3058卷以上,涉及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样式,散见于总集、别集、史籍等各种文献。对元明清时期蒙汉文学交融文献进行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对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课题涉及民族文学、古代文学、文献学等传统优势学科,课题组成员多方搜集资料,多次讨论,反复推敲,对研究对象、整体框架、研究思路和方法都有了清楚的定位和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积极整合区内外相关领域科研力量,从而形成了由米彦青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由白·特木尔巴根、云峰、多洛肯、赵延花、冯文开等学者参与的科研攻关团队。

 学校领导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组织申报极为重视,从提升科研层次的战略高度对项目选题和组织申报作出明确要求并多次听取汇报,社科处对项目的前期预研和申报过程都给予了积极支持具体指导。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资助额度为80万元。今年我院获批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标志着我院的科研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科研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闭